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37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日常生活既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表征,又是启蒙运动的产物。文学对现代日常生活的表现同时也是与现代性话语或顺从或反抗的对话。无论是对现代性的思考与回应,还是对现代日常生活的批判与拯救,文学都以一种独特的话语彰显出日常生活的辩证蕴涵。鲁迅在《端午节》、《幸福的家庭》和《伤逝》中既揭示出日常生活的平庸及现代知识分子深陷其中的困境,同时又展现了他们试图围绕现代日常生活所作的种种抵抗与超越,即构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辩证形式。  相似文献   
32.
铁路客运票务制度在设计初衷上尽力体现社会关怀,实现有差别的分配正义.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和执行力扭曲等原因,铁路客运票务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了制度异化,造成了春运火车票资源的分配不公.本文从制度负外部性的视角,重新审视春运“一票难求”问题,并对矫正铁路票务制度的负外部性问题的制度安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3.
青海同仁地区的土族和藏族村庄在每年农历六月份都举办规模盛大的集体性祭祀活动“六月会”。在具体的举办过程中,大多数村落都存在全村同祭神灵和邻近几村合祭神灵的形式。本文从共时性的视角,依据杜尔干和拉德克利夫一布朗的宗教人类学理论对“六月会”仪式的社会整合功能展开分析,提出“六月会”祭祀圈的概念,并在村落和村际两个层面上,揭示了其对社区共同体的整体团结和内部结构的巩固、维系作用。  相似文献   
34.
苗族十三年一次的规模盛大的"鼓藏节",仪式肃穆、庄重、神圣,体现了村民对祖先的虔诚信仰与敬畏。这种特定场域的仪式过程中不仅凸显以祖先为核心的社会权力秩序,而且以血亲为经姻亲为纬的社会网络权力结构及其差序格局也再次得到张扬与展演,于是在仪式的实践中原有的权力秩序得到进一步的认同与重构。  相似文献   
35.
端午节源于古代人们对“恶月恶日”季候的深刻观察与体验.期祈“驱邪禳灾”而产生的具有现代卫生防疫因子的系列循理应对法式与习俗。建构端午节的民俗活动都汲取着中华医药文明养分,形成了神秘而又极具医学理性的古代社会卫生防疫理念。端午节就是古代社会拥有深刻公共意识和广泛民间基础的卫生防疫节。  相似文献   
36.
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中逐步被"边缘化",改革开放之后"洋节"以全新的庆祝方式满足了现代青年人对休闲、娱乐、聚会、消费的要求。随着我国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青年人注重自我价值,自我意识凸显,个性独立张扬。在"洋节"的退烧中创立专属自身群体的独特节日,并赋予节日以文化内涵。从社会文化的多维度视角透视青年自创节日文化的原因,审视其活动内容,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7.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节。相对于以前春节来临时的热切期盼,如今,人们似乎对它热情减淡。当今社会中普遍认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并不能简单地解释年味变淡的原因,春节的联络功能减淡、娱乐方式多元化、以及仪式功能的丧失是春节年味变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8.
世界各国和各个旅游目的地对节庆的浓厚兴趣和高度重视来源于节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与作用,对节庆影响研究是节庆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前沿课题之一。本研究从吐鲁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本底趋势出发,运用旅游本底趋势线模型,定量评估了吐鲁番葡萄节对吐鲁番地区旅游总收入和总人次的影响。结论是:2006年6月28日~8月28日,第三届"新疆国际旅游节"和第十五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同时在吐鲁番地区举办,国际旅游节和葡萄节影响力巨大,形成了轰动效应,使得2006年吐鲁番葡萄节各个指标的影响值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9.
中韩两国都有相同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比较两国的端午习俗,不难发现二者在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举行目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0.
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有祭厉与施孤习俗,这一祭祀制度与民间习俗,蕴含着对无辜夭折者的人文关怀或终极关怀,对涵养整个社会的仁孝之心、慈善风气,具有显著作用,并且与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关怀弱者"、"人权"等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