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在宋明新儒学形成和演变过程中 ,道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 :北宋儒学家借助于道家本体思维模式对传统儒学进行新的诠释 ,创立了理学这一儒学新形态 ;南宋朱熹继续借助道家本体思维对原始儒学和北宋新儒学进行综合提升 ,集理学之大成 ;明初儒学家在程朱理学渐趋僵化之际 ,适时地吸收了道家思想以改造理学 ,使理学过渡为心学 ;明中叶王阳明对儒佛道思想进行融会贯通 ,集心学之大成 ;明代中后期 ,由于王门后学大量引用道家思想及佛教禅学来改造阳明心学 ,致使心学性质逐渐发生变化 ,终至解体。  相似文献   
172.
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法律基础课教学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的主渠导作用,明确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拓展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3.
对宋明理学家而言,如何理解四端之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程朱一系的解释中,仁之德性“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是四端之中心。阳明学兴起后,由于王阳明对是非之心的强调以及“知”“智”古字相通,因此部分王门后学提出“良知为智”这一命题,并进而主张“知(智)亦统四端”,倾向于以“智”的角度诠释良知,并通彻于心德之全部,希望由此彰显并保住心之超越性、涵盖性、主宰性以及纯粹至善无对性。仅以对是非的判断定义良知,引发了部分学者以后天之念而非道德本心理解良知的歧见,由此又引起了王门内外学者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74.
:幼儿园是除家庭之外对幼儿影响最直接的微观系统,按照生态系统理论可将其分为:幼儿园物质环境子系统、师幼互动子系统和幼幼互动三个子系统。文章论述幼儿园微系统内影响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各要素,提出通过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提供积极的支持引导和增加同伴交往的机会等对策,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5.
王阳明对《中庸》诸范畴多有新解,特别是在对"中"与"和"的阐释上,王阳明提出了"中和一体"、"和上用功"、"良知即是未发之中"以及"致是良知而行,则所谓天下之达道也"等重要思想。王阳明晚年思想归结于致良知,他用良知来诠释中和。王阳明的这一良知中和观,在宋明理学中和思想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6.
柯可 《城市观察》2011,(3):79-87
以《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的推出为契机,分析了广州建设世界智力运动名城的背景和意义,并就如何建设"智运之都"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7.
每一个社会工作者首先是作为普通的个人而存在的,尔后才逐渐作为专业自我而存在。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作为个人而存在的存在者都会基于其所处文化,形成一套自我主动或潜意实施的个人价值观,这将天然地与社会工作之无差别对待生命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存在或多或少的张力或冲突。对此,本文尝试以拟亲属化和主体意识投射两种手段之架构,来做个人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价值观之整合的努力,以期探寻一种社工之专业自我的形塑路径。  相似文献   
178.
佛心佛性是佛教的理论基础,人心人性是文人的终极关怀。本文试图通过佛心之于文学的影响,寻绎出佛学契合文心的理论支撑点及其文化使命、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9.
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学辨体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诗歌独特的文体体制规范逐步形成,确立了诗歌的审美特征。尤其是《文心雕龙》,无论是在语体、文体还是作家风格、时代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对后世诗学理论发展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0.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思想基础。学习江泽民同志的创新思想、创新境界,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