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0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6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41篇
理论方法论   166篇
综合类   2467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16世纪中叶 ,天主教通过海路传入中国 ,首先传入地是广东。此时 ,天主教在广东发展经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本文结合现存中外文资料 ,分 3个时期对其曲折历程进行一次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32.
明代重赋出于政治原因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江南苏州、松江等地的田赋负担十分沉重,这是明史和中国经济史中的一大问题。明清以来,对明代苏松重赋问题的原因论述极多,但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其实,明代除江南地区外,明代江西、陕西等地也出现了重赋现象。通盘考察明代的几个重赋区可以发现,这些地区虽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大相径庭,但共同的一点是元末明初皆为朱元璋的敌对势力所占领,他们曾与明军相抗衡,这正是这些地区遭到朱元璋重赋政策惩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3.
本文着重对藏民族在明代中后期的人口数量进行历史考察 ,通过对有关历史资料的分析考证 ,进而得出了这一时期的藏族人口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青海河湟地区藏族人口史的空白 ,这对全面了解明代河湟地区藏族社会经济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4.
明朝在乌思藏、乃至整个藏区管理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是分为三个 阶段的,而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明朝的治藏政策是向着越来 越严密、完备的方向发展的,这是随着对藏区形势的不断深入了解而进一步调整、 变通的结果。明朝管理藏区政策的独特之处在于继承元朝有效治理政策、继续 "僧俗并重"的同时,更加注重并有效发挥了朝贡贸易这一经济杠杆的作用,以空 前紧密的经济联系巩固、发展了自元以来形成的中央王朝同西藏地方的政治隶属 关系,使明朝的政令得以顺利地在藏区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35.
在清初社会秩序的重建过程中,明遗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异己力量。他们眷恋故国,心怀恢复理想,对新朝采取敌视和不合作态度。清圣祖亲政以后,有鉴于顺治和四大臣辅政时期激烈的民族矛盾,以及遗民与新朝的紧张关系,调整政策,其中在对明遗民的争取方面,采取和实施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遗民策略,这包括:营造相对宽松的政治生态,诏举“博学鸿儒科”,以及重开《明史》馆。在圣祖政策的感召下,明遗民整体上发生了深层蜕变,逐渐由敌视到认同,由反抗到亲附。  相似文献   
136.
南宋时期江南农村市场与商品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时期,江南农村市场快速成长,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体系。其中,广泛兴起的各种集市将市场活动扩散到农村各个角落,使农民零散的交易活动纳入到一定地域范围的商品流通网络之中,由此发挥出初级市场的作用。镇市则属于更为成熟的市场形式,不仅商品流通规模大,辐射范围广,而且与城市市场和跨地区市场联系密切,因而具有中心市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江南农村多层次的商品流通日趋活跃,跨地区的市场联系不断加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格局。小农经济也发生相应变化,农村家庭的消费和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出由传统的自给自足模式向市场供给和商品化生产转变的趋向。但此期江南农村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总体上仍相当有限,且明显受人口增长压力和宋廷赋税货币化政策的影响,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7.
吴淑玲  张岚 《河北学刊》2012,32(5):91-95
唐代书肆是唐诗传播的重要的渠道之一.书肆的诗文集主要有四种来源:收买诗人的诗卷、雇佣书手抄写诗卷、自由抄诗手炫卖的诗卷、拓印金石铭刻诗文.诗文集的去向主要是士人.书肆为唐诗的即时传播和接受搭建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畅销诗卷对诗人的创作有着积极的鼓励作用,获得诗卷的士人在唐诗的熏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诗艺影响,这些对唐诗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8.
从内政外交和选拔人才方面,简述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又根据班固的评论,指出他的主要缺点。同时对电视剧《汉武大帝》做出评价,基本肯定;略有不足之处,也做出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9.
明清两代,黄河水患频繁,不断冲及张秋。政府致力于漕运的畅通,治河的目的是保卫运河。明代借黄济运的措施,给漕河带来严重的后患。清咸丰年间黄河改道后,政府治理水患渐不及时。张秋水患为明清两代治理黄河水患的典型,通过对张秋水患及其治理情况来分析两代治理河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0.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并与多种资料结合,通过对《莺莺传》中张生与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故事分析,探讨了唐代在室女受教育的情况、参与社交的状况以及婚配的等级门阀观念状况等。莺莺形象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唐代在室女的生活现状,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