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02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6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449篇 |
理论方法论 | 83篇 |
综合类 | 2624篇 |
社会学 | 43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222篇 |
2011年 | 267篇 |
2010年 | 195篇 |
2009年 | 211篇 |
2008年 | 192篇 |
2007年 | 232篇 |
2006年 | 253篇 |
2005年 | 227篇 |
2004年 | 204篇 |
2003年 | 193篇 |
2002年 | 167篇 |
2001年 | 144篇 |
2000年 | 102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朱寿桐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23(3):1-8
或许可以用“两栖”、“三擅”、“四维度”来概括丁芒迄今为止的诗学与文学事业。所谓“两栖”即丁芒自己“自嘲”和总结过的“两栖诗人”:兼写新诗和旧诗两种诗体。他发蒙于旧诗,成就于新诗,复又回归于旧诗,同时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倡导着新诗与旧诗的融合。所谓“三擅”,盖指丁芒分别在文学创作、理论批评和书法艺术三方面的擅长及其佳绩。所谓“四维度”是指他的诗歌及文学活动体现着四个维度:探幽古典,面向未来,身体力行,关注青少年。丁芒还是一位始终洋溢着生命热情的诗人,生命的感兴及其诗性表现常使得他的诗情超越时代的限制而通向久远,他早期战争年代写的诗及1983年写出《生命钟》后的诗大都体现了这个特点,特别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写的怨刺之诗说明了芒回复自我生命感兴以后才使得他的诗词重新获得了个我的灵魂。 相似文献
992.
明代宋诗选本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屠青松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97-101
明代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有十三家,它们一方面是对时人过度轻视宋诗的反驳,另一方面又没有从根本上超越崇唐抑宋的时代风气,而在选诗标准上多持以唐存宋的态度。明代宋诗选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献上,一批珍贵的宋诗文献通过其整理而得以保存至今,同时,它们也是清初宋诗选本的文献来源,对于清代宋诗的复兴起过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其文献上的诸多缺陷也因此给清代选本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在卫生条件较为落后的中国古代,人体寄生虫虱子干扰人的正常生活,是常见的情形。而文人并不掩饰"扪虱"行为,并且往往以此标榜散漫性格和高逸品性,却是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古人诗作中多见"扪虱"字样,正是这种现象的表征之一。而古人生活方式有关清洁卫生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相关考察得以理解。古代文人的有关生活习性,其实也从一个特殊侧面反映了他们的心态。 相似文献
994.
作为新边塞诗人代表之一的杨牧,其诗歌在吟诵西部独特的自然山水时,也反映了诗人"苦难与新生"的经历及对"故乡与异土"的双重羁恋,有着时空、文化心理的冲突与纠缠。 相似文献
995.
王明博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3):79-82
“女性经验”是台湾女性诗人诗歌成长的一个空间,譬如“树”和“楼”意象就是这个空间中一个典型的经验维度。在这个空间里,女性找到了提升自我的凭借,也回应了社会对她们的压制,她们在不同的“经验”之路上,把记忆与希望都放大到了和男性强势话语相提并论的起点上,给自己也给了世界一个探究当代台湾文化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996.
赵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88-90
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极盛时代,也是中朝文化交流的极盛时代。双方的使者既是两国政府和人民友好的使者,又是本国本民族文化的积极的传播者。两国的外交使节及文人密切接触或“以文会友”,留下了诸多唱和酬赠之作,是中韩文化交流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资料价值,而且今天读起来,对增进中国人民和朝鲜半岛人民之间的了雠和方掳斗扫.导不开裨希白旬. 相似文献
997.
菲律宾华侨云鹤是著名的华文诗人,一生致力于新诗创作,他的诗路上既有鲜花,也有荆棘。他是一位具有较好的语言智能、较自觉的诗体意识和较强烈的现代意识的优秀诗人。他的语言智能、诗体意识和现代意识使他创作出了《蓝尘》、《野生植物》等优秀诗作。他也是一个自我意识较强的诗人,重视诗体的独创性。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的语言智能有些减弱,影响了诗作的艺术性。考察云鹤的新诗创作,特别是从语言智能、诗体意识和现代意识三个关键词角度评析他的新诗创作,有助于思考新诗的出路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98.
王华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7(3):115-121
20世纪末“身体转向”以降,身体赋予生命及其存在的生态系统以新内涵与新意义,其中以身体为基点的诗学建构已经在路上,但距离身体诗学真正进入主流话语范畴或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全面回归身体,不仅是生命存在之需求,而且是生态共同体建构之要求,身体与生态的诗意融合才是“天人合一”整体生态观的真正内涵。在身体诗学和生态诗学之间建起一座互通的桥梁,人类必然会走向与自然、万物、天地同生共处的生态共同体,而保证这一道路方向正确的重要前提便是回归、正视、肯定身体及其诗意存在。 相似文献
999.
甘来冬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2):97-102
苏轼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始终在不断的迁谪中流离,舟船就成为了他一生中离不开的交通工具,自然也成了他诗词中经常书写的对象。总的来看,在苏轼的词作中,舟船意象大致呈现出三类美:一是舟行碧波上的图画美,这类图画美是以舟船入景,把舟船作为欣赏的一部分,主要动静和虚实之分。二是舟行内心世界里的情感美,在苏轼的词中借舟船抒发了微妙的心灵世界、离别的伤感、超脱的境界、漂泊的愁绪四种情感。三是舟行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美,苏词中的舟船意象不仅带有传统文化中诸多闪光的思想理念,也表现了苏轼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并在同类诗词创作的历史传统中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三种美相互交织构成苏轼词里色彩斑斓的舟船世界。 相似文献
1000.
任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26-130
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存在着局限性。全文主要从“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古诗英译存在的局限性。同时指出古诗英译的可译限度是可变的,它随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文化交流的深化和翻译技巧的积累而呈现开放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