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中国自来无科学"的论断,以竺可桢为代表的中国学者致力于中国科学史研究,发表大量学术论著,为中国辉煌而久远的科技发展史正名;李约瑟亦不约而同地加入了大讨论,并以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有力地批判了"西方中心论"。作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编纂强有力的支持者,竺可桢有目的地为李约瑟搜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书籍资料,并通过中国科学院给予其人力、财力资助。而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编撰计划实际上也诱发了竺可桢着手建立中国科学史研究专门机构的构想。就二十八宿起源地点与创立时期的学术争论,竺可桢坚持中国起源说,李约瑟则依违于巴比伦起源说与双方独立起源说之间。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中国古代科学虽有其弱点,但不能由此否定中国古代科学之成就,不能套用近代科学的标准去评判中国古代科学成就,由此批评了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观点以及修改“李约瑟难题”的论点。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难题”中从未提及中国古代科技自某时期就衰落下去,而是说与西方国家相比没有15世纪之前的发展势头。无论在何种意义下,“李约瑟难题”都是成立的。它由两部分组成,彼此呈并列关系,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关系,因此,解答“李约瑟难题”非同一般命题。近代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产生,其根源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具有游牧特点的少数民族占据中原并统治全国;其次是农民起义造成的改朝换代。在“后李约瑟时代”国人应追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去超越“李约瑟时代”。  相似文献   
4.
Pulier (2000, Theory and Decision 49: 291) and Machina (2000, Theory and Decision 49: 293) seek to dissolve the Barrett–Arntzenius infinite decision puzzle (1999, Theory and Decision 46: 101). The proposed dissolutions, however, are based on misunderstandings concerning how the puzzle works and the nature of supertasks more generally. We will describe the puzzle in a simplified form, address the recent misunderstandings, and describe possible morals for decision theory.  相似文献   
5.
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应该从历史描述转向理论解释,并将解释的重点定为"近代科学为什么只在西方兴起?"近代科学不能按照西方的模式定义,而应理解为一种高速地创造实用性自然知识的活动和这些知识本身。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可以得出李约瑟难题的解答:近代欧洲首先形成了一种市场主导的"多元化"物质资料占有和分配方式,同时还受到教育普及的推进,使近代科学得以兴起。相反,在中国或其他古老文明国家,在加强对物质资料集权控制的同时,限制和扼杀了科学发展的活力。如果中国当时能形成那种市场主导的"多元化"的物质资料占有和分配方式,近代科学完全可能在中国兴起,而且科学形式肯定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钱学森在2005年提出了“钱学森之问”或“钱学森难题”。“钱学森难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命题,求解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联系目前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重新反思大学的本质、研究生教育的特性、研究生读书治学的态度等这样一系列根本问题。革新研究生教育观念是求解“钱学森难题”的关键环节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三次科技革命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落后,不难明白李约瑟难题不仅是个制度、科研机制、思想文化难题,而且是个历史机遇难题。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构成一次民族大发展的机遇,但遗憾的是中国错失了这些机遇。发展机遇的屡次错失给我们带来一系列启示: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必须认识、把握、创造机遇;坚持对外开放,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重视科研体制、制度建设,避免意识形态的硬性干预。  相似文献   
8.
人口-资源禀赋的差异是中国和西欧在18世纪后文明分岔,即李约瑟之谜产生的原因。人口-资源禀赋的差异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结合,阻碍市场扩大,限制技术创新。在这样的稳态的小农经济下,即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商品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但由于其运行规律和资本主义完全相悖,不可能导致工业革命的发生,这正是中国技术创新由领先变为落后的主要原因。当前,中国依然面临资源短缺的威胁,节约资源消耗、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对于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其理论视野的宏大性以及所表述内容的启发性,"李约瑟难题"一直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以及激烈论争。值得人们思考的是,该论题表述何以会导致不同的认识及角度各异的解答,该论题的最终旨趣应当在问题自身还是它所带来的现实意义追问;该问题是限定在本体论的阐述上,还是基于问题存在的基础上通过方法论研究去追寻问题带给人们的认识价值。通过对中国近二十年在该问题上的相关研究历程的回顾以及研究成果的定性定量分析,阐述了该问题表述所蕴涵的确定与不确定相统一的本质,进而探讨其研究转向的必要性和现实价值,以及该研究转向所应当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李约瑟难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难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并吸引了许多学者孜孜不倦地去探求该难题的答案.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难题本身的真伪性讨论;(2)对难题的解答;(3)对难题意义的认识.我国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对于我们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如何正确认识学术标准和学术价值,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学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