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民族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56篇 |
理论方法论 | 4篇 |
综合类 | 174篇 |
社会学 | 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温庆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00-106
作为《红楼梦》版本形态重要一类的评点本,不仅是评点者表达自身阅读见解和建构自身阐释逻辑的重要体现,而且是评点者在《红楼梦》原文基础上建构的一套全新的文本语义系统。不论是以评点“自适”“自乐”,抑或是建构评点语义系统时的“排他”性,皆带有评点者面向其他读者说教的推销意图,有效限定其他读者从评点本中进行阅读体验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42.
庄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4(6):87-91
《左绣》以评点形式专论《左传》文法,是对《左传》进行全文评点的“法”的里程碑著作,代表了《左传》文学评点的最高成就。《左绣》与八股文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在以古文为时文方面表现为文体、文题、技法上的借鉴,在以时文为古文方面表现为将八股文术语、结构、技法运用于《左传》评点中。从八股文角度可以揭示《左绣》在文学批评、古文义法、修辞学等各方面的特点,从而进一步研究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达到全盛期的历史原因、美学形态及文学价值,推动《左传》评点学史乃至《左传》学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3.
姚民治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34-38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又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它们同源而生,体现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同一性。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它们相依相存、相融互补,彼此汲取着对方的营养,在丰富着自身的同时,又促进推动着对方的发展,最终在明清时期形成了小说与戏曲双峰并峙、名作辈出、共同繁荣、携手进入文学主流的局面。 相似文献
44.
刘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0-86,122
本文回顾了汉传因明代表作《因明大疏》研究的百年历程,总结了该研究从普及到专题研究再到全面研究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各自的成就,认为郑伟宏新作《因明大疏校释、今译、研究》代表了《因明大疏》研究的最高水平,该书从四个方面概括《因明大疏》的成就与不足,对它的历史地位作了较为全面而精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45.
梁锡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4(3):120-122
《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载楚子语中的“《武》”指“《大武》”,而“卒章”本为“首章”。这可直接证明《武》为《大武》首章。再者。仔细体味《诗序》、《乐记》、“七德”以及《大武》歌颂武王之意,也都可以证明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6.
郭雪波小说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玫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1)
蒙古族作家郭雪波叙写沙漠的小说,从人与自然、人类与非人类关系等宏观视野,关注日益严峻的草原生态问题。并在文学的叙事中为自然和人类日益荒芜的内心探询出敬畏与回归自然等救赎之道。与欧美生态文学相比,由于当代文坛生态思想资源的纷纭繁复,加之环境文学的定位,郭雪波小说不同文本在原因追溯与救赎之道探询的价值判断中,时有飘移与对话。 相似文献
47.
元末明初的杭州诗群为吴越诗坛重镇之一。瞿佑是诗群后期最杰出的诗人,所撰《归田诗话》领明诗话撰著之先,诗承"铁崖体"及杭州元诗风雅,组织工丽,擅长寄托,主于用事,不废俚俗,在明初诗坛独具一格。《剪灯新话》之诗大都是瞿佑托名之作,诗歌与叙事珠联璧合,或平实而真,或融工丽为一,别具风神意蕴。瞿佑之诗及《归田诗话》对明初越诗的繁荣、明清杭州风雅的开启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徐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3):70-71
一部优秀小说艺术感染力的形成有如下三个方面 :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情节和深刻积极的主题。 相似文献
49.
李俊牡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3):13-17
在1930年前后的历史小说创作热潮中,施蛰存以其独特的创作风貌迥异于鲁迅等作家。他有意选取古代神化的英雄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真实地展示古代英雄内在的性欲冲动和二重性格,从而赋予了他们丰富的人性,将神化的英雄还原为人。这种还原是用现代意识对历史进行重新解释和还原。 相似文献
50.
沈从文的小说在审美传承、审美倾向和审美表述上,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味。他常以宋元绘画的取景框来摄取现世人文景观,用中国山水画的远视方式来审视所感的自然山水。他不仅嗜好以青绿色彩精心营造小说意境,而且善于以水墨写意传人物之神、造山水之景,更擅长于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来经营小说结构,从而确立了中国现代小说新的样式——“组画式”小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