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59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51.
享誉中外的伊斯兰文化学术大师纳忠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既主持<清真铎报>的常务编辑工作,又曾在该刊物发表多篇学术文章,为弘扬伊斯兰文化和加强中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了解和研究纳忠先生与<清真铎报>的关系,对于认识他的学术发展历程以及撰写人物生平传纪都有具重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2.
钟泰先生系太谷学派中期的一代宗师黄葆年的嫡传高足,系太谷学派晚期的杰出学者,他于1960年所著<庄子发微>提出了庄子之学实渊自孔子,其独创性学术成就与其于庄子之书沉潜数十年,对于当今的庄子研究,对于针砭空疏浮躁的学风,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53.
管仲法制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管仲的法制思想应以《左传》、《国语》所记为基本依据,再参照《管子》经言部分来进行。“以法治国”的法制观念,礼法并重的法制原则,“令顺民心”、“且怀且威”的法制指导思想是构成管仲法制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4.
近几十年来,音韵学的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明清语音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发展。《中州全韵》是一部北曲性质的韵书,成书年代经考证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深入研究,发现其对明清韵书的体例及内容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中华书局编纂<辞海>始于1915年,历时20多年,于1936-1937年出版.期间数易主编,分别为徐元诰、舒新城、沈颐、张相,参与其中的编辑人员前后达百余人.作为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工具书,<辞海>是中华书局在近代著名的文化工程之一,也是书局同人集体努力的结果.因此,王震先生认为舒新城一人"三次挽救了<辞海>",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56.
从刘勰、钟嵘、萧统这三位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对陶渊明及其诗的态度入手。探讨陶渊明在南北朝时期的诗名。认为陶诗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引起了自上而下的普遍关注,只是囿于复杂的社会原因,使其诗名有所遮蔽。  相似文献   
57.
唐代是巴蜀文学经历的一个重要的繁荣期,但由于史籍的缺乏和疏漏,许多在当时比较著名的巴蜀文人名字至今依旧淹灭在旧典之中,不为今人所知。唐代文人仲子陵就是其中一位。仲子陵是中唐大历、贞元间人,是当时巴蜀少有的儒学家兼文学家,在学术及文学方面都有比较突出的成就。特别是对赋的创作,在中唐的赋家中其创作数量可观,对中晚唐律赋创作亦具有重要影响。他的赋作语言平易,启晚唐律赋散化倾向的先声,而且律赋创作题材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但由于典籍记载的缺佚,本文仅简单对其生平行年进行考述,以期对于全面了解中唐巴蜀文学状况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58.
<汪容甫先生手札>辑存汪中手稿七篇,多未经刊行.此册经傅增湘、陈垣、启功、傅熹年诸先生鉴定,确为汪中遗文.<手札>真切反映出汪中的若干生活片段与治学实践,包含汪中研究经学、小学的重要见解.其中关于音训的论述可供今人考见清人发明此种古语训诂方法的过程和理论要点.  相似文献   
59.
分析钱钟书小说的题旨、选材、艺术旨趣、为文风格等,探讨钱钟书小说创作的心态,发现钱钟书的小说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人性批判精神"反知识分子"的外在表象只是他崇尚真学术、维护学术尊严的反向反应;他不"炫学"却自具过人睿智与不羁才情;他的为文风格并不等同于他的为人作风,他的人生哲学不是悲观主义而是建筑在悲观主义基础上的深沉的乐观主义.  相似文献   
60.
在实践的内容和形式问题上 ,孙中山已基本把实践看作是人们变革现实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费尔巴哈则把实践归结为人们的感性直观、经商牟利和吃喝玩乐等活动 ;在实践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上 ,孙中山认识到了实践作为认识的来源、标准和目的的能动作用 ,费尔巴哈仅仅把实践看作是人的直观、被动和消极的活动。二人实践观差异的原因 :孙中山作为注重进化和实践的唯物主义者 ,注意吸收自然科学知识 ,能够关注社会现实 ,积极投身革命 ,从而使其实践观达到了时代应有的高度 ;费尔巴哈作为人本主义和直观的唯物主义者 ,离开社会性来谈论人 ,从而使其实践观带有严重的缺陷。哲学工作者只有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 ,积极投身社会改革洪流 ,才能不断推动哲学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