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2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9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1117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ABSTRACT

The article examines Anya Ulinich’s graphic narrative Lena Finkle’s Magic Barrel and the novel’s use of visual culture from both the author’s Russian and US American backgrounds. The article interrogates the use of history and timelines, Russian art history and Russian art education in Ulinich’s text. It also analyzes other literary constructs that influenced Ulinich’s novel: US American comics/graphic novels and their use of stereotype, and novels by Russian-speaking Jewish American writers, with their thematized Jewishness.  相似文献   
52.
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的审美构成源自于文学经典审美构成的四个要素,即审美性、时代性、典范性和永恒性,以之审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经典性及艺术贡献将使我们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历史地位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叶楚炎 《云梦学刊》2012,33(5):93-100
在明清通俗小说中,入赘是商贾融入异乡生活的一种有效手段,也代表了士人改换门庭的人生理想.但基于入赘所附着的种种社会属性,对于男性来说,它并不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婚姻方式,不管是婚仪、改姓还是夺休,赘婿享受不到其他男性在婚姻中那种支配一切、掌控一切的快感,他们甚至都无法保持最基本的权利,不仅被人耻笑,而且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走。但小说作者往往会运用多种手法掩盖或是化解小说人物在入赘中所受到的屈辱和难堪,通过一系列手段的掩盖或是化解,小说作者在营造一个入赘的梦境的同时,也对这个梦境做了必要的修饰:入赘从损害男性自尊、让他们受尽歧视和冷遇,到变成一种男性可以从中寻找到足够的体面和尊严,至少看起来和其他的婚俗没有什么严重差异的婚姻方式。  相似文献   
54.
在鲁迅小说研究中,许多人认为只有《狂人日记》“取法”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比较明显,其实鲁迅的“取法”不仅如此。他受外国许多作家的影响,但可贵的是仍保持了鲜明的民族性,因而具有其他作家所无法企及的思想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55.
新世纪以来,一批河南籍女性作家开始崭露头角,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面对急剧转型的时代,传统乡土叙事经验已经无法涵盖已经发生巨变的乡土社会,河南籍女作家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新的乡土世界,她们的创作把日常生活经验转化成一种叙事伦理,从而以独特的乡土感知,细致的文字表述拓宽了传统乡土小说的表现领域,更新补充了乡土小说的叙事内涵,为河南乡土文学注入了新质。  相似文献   
56.
"兴"是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审美心理,其包含启端导引、类比联想、象征隐喻、含蓄委婉、贵曲忌直、言尽意远等意蕴.小说从产生之日起就运用了"兴".入话、楔子的设置,溯源式开头,弄引法、铺垫、伏笔、预叙、獭尾法等艺术技法,以及小说主旨寓意等都受到了"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冯望岳 《唐都学刊》2011,27(1):49-52
陈忠实与肖洛霍夫的生活时代、民族文化心理和地域人文环境有异有同。"史诗"型巨著《白鹿原》与《静静的顿河》以及"史诗"型巨著之外的小说创作多至本土化特征。陈忠实小说创作与肖洛霍夫小说艺术之间有血肉联系,二者之间联系的形成主要缘由是两人都一样生活在人民大众之中,都一样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度之中。  相似文献   
58.
日记体小说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小说样式,并在“五四”前后形成一股创作热潮。“五四”日记体小说作为“个人”文学的典型文本,具有独特的叙述方式:它的叙述主体是“夹缝中生存的边缘人”,提供了反理性、反常规的审视角度;它以人物的情绪脉络为结构,是“片断中倾吐的心灵絮语”;它的叙述时间是“此在中体验的进行时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生活;它以“封闭中内省的我———我自诉”为聚焦方式,给予隐秘灵魂最深切的观照。  相似文献   
59.
追寻:中外文学的叙事母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经建 《文史哲》2006,(4):120-126
追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动力,更是一个终极性的文化命题。人类追寻精神通过艺术审美途径被转译为中外文学中一个基本的母题模式。“流浪汉小说”是其最浅易、最显明的母题表述图式。大多数流浪汉小说的文本都呈现出两重结构:一是直接对应现实生存的表层结构,一是隐含人生哲理和诗意概括、寄寓着追寻母题的深层结构。(精神)家园叙事是追寻母题的形而上层面或哲学意味上的表达形态,具体表现为:其一是对个体存在的认同性焦虑进行自我确证的过程性追寻,现代人的根本性焦虑是无家可归感,文学中的追寻可以将个体性的价值选择、精神追求与特定的精神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体系相联系,并在其中被确认而得到心灵的慰籍。其二是持有既定的人生取向和明确的精神目标、旨在重建或心造一个理想“家园”的追寻,这种追寻中的“家园”被赋予了诸多形而上的意味,且与“诗意地栖居”等话语概念相关联,描述了人类带着乡愁寻找精神家园的漫长旅程。  相似文献   
60.
贾平凹小说中的众多人物可分属于三类不同的人物形象:女菩萨形象、缺少男性特征的男性形象及具有传统"巫觋"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几种人物的身上都映射出作者内心世界的折光,从而形成了作者心中带有稳定性的类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