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89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765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西周《大武》乐章曾经过武王、成王、康王三代的演变和逐步增益。《大武》所奏六诗均保存于今《诗经.周颂》中。《武》即武王时之《大武》;成王时把武王克商后所作四首颂诗全部配用于《大武》;康王时"定乐歌"又增益成王时所作二诗入《大武》,《左传》、《礼记》等所言六成《大武》即定型于此时。《大武》乐章的发展演变,既符合古乐发展演变的实情,亦符合古人用诗的实情和规律。  相似文献   
42.
《诗》之为经,与孔子的推崇直接相关。从孔子读《诗》的态度、观点中发现,孔子教读《诗经》,从一个较直观准确的角度反映了他的女性观。孔子对于女性,他是给予了一定的尊重与肯定的。但不可避免的,孔子也认为女性在社会地位上只是男性的附庸,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其社会的价值只是建立在对男性依附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43.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篇言"十二诸侯",实际上却记叙了十三个诸侯国的盛衰大事。对于其"篇言十二,实叙十三"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或是认为没有把吴计入在内,或是认为忘记更改篇名,或是认为没有把鲁计入在内,或是认为没有把秦计入在内。其实"十二诸侯"是有特殊来历的,司马迁是用"十二诸侯"来代称表中的"十三诸侯"。"十二诸侯"这个固定概念的得出是与司马迁的哲学思想和社会历史观紧密相连的。"十二"之数和《史记》各篇数目一样,体现了儒家的一种天道观,有一定的象征,寓含着天道运行之意。  相似文献   
44.
“不学诗 ,无以言”是孔子对《诗经》实用价值的概括 ,也是对春秋时期四百年赋诗言志的总结。《诗经》在春秋外交中的作用主要有 :一、诗言志能够有效地参与、推动外交活动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二、以《诗经》为外交语言充分表现个人乃至国家的文化修养 ,并且可以含蓄地展示国家的实力 ,包括国内君臣、君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 ,赋诗言志不仅属于那个时代 ,而且在整个文化史上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从日中比较角度谈日本学者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家井先生继承赤冢忠先生的学说并加以批判性、实证性的发展 ,从而对《诗经》的《风》、《雅》、《颂》以及“兴”提出了新的理解。石川三佐男先生在楚辞研究中 ,采用了把战国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楚地等出土的考古资料与《楚辞》诸篇进行比较研究这一前所未有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开拓出仅靠文献资料和文献学不能进入的领域。石川先生的《楚辞》研究 ,是以他在二松学舍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时 ,在赤冢忠博士指导下所学到研究《诗经》、《楚辞》的方法为基础的。石川先生的研究与赤冢忠博士和其他楚辞研究者的方法截然不同的是 ,他运用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 ,并特别重视长江流域和楚地出土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46.
徐国荣 《文史哲》2004,(3):97-102
汉晋时期,名士相互之间兴起一种数字化标榜之风。此风由东汉时开始,最先表现在"郡国之书",随着世家大族及其文化的形成,又渐渐朝谱牒或家谱的方向转移。在九品中正制度关于人才选拔方面的弊端逐渐明显化之后,乡党清议和"郡国之书"失去了择士的现实功能,名士间依然盛行此风,但往往更多地称述于"志好"相同或"同志"间的士人集团。  相似文献   
47.
从《诗经》看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的“诚信”道德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贤秋 《唐都学刊》2004,20(3):115-117
<诗经>用大量的篇幅揭露了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道德沦丧和诚信缺失的状况.其主要表现在"五伦"关系的失序、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诸侯国之间的背信弃义等方面.同时,<诗经>还揭露了造成这些状况的某些原因,对于我们从事这方面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8.
在经过50—70年代沉寂之后,《尚书》研究在80年代开始逐渐升温,并逐渐进入高潮。近20年来《尚书》研究的综合性著作和《尚书》译注的大量出现,学者对《尚书》具体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发现,《尚书》研究更加深入。本文就近20年来《尚书》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9.
论《周易》中的“神”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神"这一概念,在易学史上是不断变化的,有多层面的含义。《周易》认为"神"是可以认知的,人们通过修养心性和直觉的体验,可以达到使自己的灵魂同神化合为一的境界。因此,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返回到神灵自身;通过神灵自我觉解,实现自然的呈现,从而感觉到神的存在。  相似文献   
50.
“礼”历来被认为是压抑和禁锢个性的工具 ,遭到猛烈抨击 ,而对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进步作用人们往往视而不见 ;“礼”的形成和存在 ,实际是出于对群体利益的关照 ,情礼冲突的实质是个体对自由的追求和自由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有限性的矛盾 ,是社会的整体进步和个体利益必要舍弃之间的“二律背反”。从这一角度说 ,“礼”的价值值得再思考 ,情礼冲突的实质可以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