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1993年诺贝尔奖获奖作品。作品塑造了女主人公赛丝的丈夫黑尔和情人保罗·D,他们分别代表着奴隶制取消前后的黑人男性。在奴隶制重压之下,黑尔需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保护母亲,完全丧失夫权,不能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职责。保罗·D历经种种磨难幸存下来并在奴隶制废除之后直面过去的苦难,乐观向上,帮助女主人公塞丝走出阴霾。托尼·莫里森通过保罗·D的形象,寄托了对黑人男性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转义不只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更是理解语言意向性的认识论前提。把转义视为语言的本体,强调语言的意向性,是德曼语言观的理论出发点;把转义作为文学阅读的原则,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促成了文本意义的多样化;把转义看作认识论的起点,更好地审视了语言建构和解构意识形态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美国当代著名先锋派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在地图结束的地方》以后现代主义为语境展现了当代人的存在危机,现象学批评之父胡塞尔的“悬置”理论则为解读这部小说提供了贴切的视角。在小说中,地理疆域、宗教道义、时间空间等客观存在被纷纷悬置,存在的异质性同时得以还原,从而凸显出了作者的本体意识和文本语义的无限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第一届变音符号学研讨会在康奈尔召开,会议的主题为“文本,前文本及语境”。保罗·德·曼在此会议上讲演了符号学与修辞,其中提出很多有见解的思想,如在文学内部的法则和规律被严格遵循的前提下,我们现在可以自信地专注于外部问题研究,即文学的外部策略,并对此研究趋势作简要探讨;同时以美、法、英国文学个案为例讨论文学修辞与语言学的关系,提出语义符号学的修辞语法化观点。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d decodes the social experiences of the ruins of St. Paul’s in Macau. The depictions of St. Paul’s as a disruptive social space are elucidated by the concepts of heterotopia, palimpsest and liminality. As a palimpsest, Macau’s ruins comprise a variety of concealed and superimposed semantic layers. One can read the ruins and decipher these semantic tiers. The reading of buildings as palimpsests recognises the paradoxical combination of their durable and transitory nature. St. Paul’s ruins encompass several stratified discourses such as cultural, historical, aesthetic. All of them are deciphered in their multivalent configurations, revealing their overarching heterotopic quality.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play St. Paul’s ruins as a culturally meaningful urban space of otherness within the ambivalent spatial realm of Macau while unfolding its disruptive nature.  相似文献   
16.
萨特一生的文学创作可划为两个阶段,前期重伦理叙事,后期则以意识形态叙事为主。前者注重叙事话语的形式特点,探求小说式或文学化的生活;后者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立场,关注文本向读者表达的意蕴。二者虽方向相反,实际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人的存在境遇和本质问题,其区别既有本体论的,也有方法论的,更多的是策略上的。  相似文献   
17.
18.
伯希和西域探险团对库车地区的考察及所获汉文文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6-1907年,伯希和率领的法国西域考古探险团对库车地区作了考察和发掘。他们在都勒都尔-阿乎尔和苏巴什地区,除了发掘到诸多文物残片,还共发掘到249个号的212件汉文文书,还有两件被编入了其龟兹文文书中。这批文书对于研究唐代龟兹地区的历史、地理、军事、人口、经济和行政组织,都具有巨大意义。本文试对法国收藏的这批文书略作钩沉。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教育家孟禄是华美协进社的创始人和核心人物之一。他领导这一美国民间社团开展卓著的文化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近现代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与以往的宗教学说相比,终极关切说显然更有概括性和开放性,更能征得"普遍同意",也更易达成"学术共识"。该学说可谓把宗教学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为"宗教比较"和"宗教对话"提供了"一个终极意义上的平台"。"终极关怀"在理论上取得并建立了宗教对话的共同基础,为宗教和平对话提供了前提条件,为达到各宗教和谐共处,进而推动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