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30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40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3—2007年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类型变更调查和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等模型,通过SPSS软件,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五年间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7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耕地、园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小,林地、交通用地、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变化不大。土地利用的变化与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和公路通车里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2.
屏边苗族自治县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中国人世和中央实施西部开发战略而不被大家所关注的欠发达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融人经济发展的大循环圈中,成为该地区决策者及百姓非常关心的问题.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就属于这样一个地区,在大好形势下的屏边经济如何走出困境,寻找自身出路,本文就资料的翔实性和权威性作了全面分析,给出一个战略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3.
山东莒县虽为刘勰祖籍,但在他数代前先祖就迁往江南。刘勰本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活动于南朝,死于南京钟山定林寺,从未到过莒县定林寺。  相似文献   
74.
在乡村旅游业日益发展的今天,西和县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也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自身经济发展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人才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要想更好地发展,则必须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使西和县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更好的融合,促进西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5.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品种单一、科技程度低、销售渠道单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猕猴桃产业和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促进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快速升级,合理优化产业结构,特提出了如下对策和建议: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成立专门组织,拓宽销售渠道,加大科技投入等。  相似文献   
76.
云南民族自治县主要县域经济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自治县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很大不平衡,发展失衡容易引发地区性社会风险。文章以县域经济发展失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界定了预警指标的警限,并对各预警指标进行了预警判断,发现各民族自治县绝大多数预警指标存在较严重的警情,找出了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警源。根据对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判断和警源分析,为使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以降低发展失衡效应。  相似文献   
77.
基于发展衡南县的大旅游这一背景,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和进行实地调研,对衡南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客源基础以及发展旅游产业前景方面分析了衡南县发展旅游产业所具备的优势条件,探析了衡南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提出建设衡南县旅游产业生态园以发展旅游产业,并供衡南县政府和相关企业做参考。  相似文献   
78.
清代冕宁县作为多民族杂居的地区,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国家治理开始深入基层社会,为了适应当地民族社会管理的特别需要,当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制度——夷兵换班制。“夷兵换班制”是通过招募当地“夷民”到流官衙署中充当“夷兵”,作为地方流官处理涉及少数民族内部事务的辅助人员,保证国家在处理当地少数民族民政、治安、司法等事务时有熟悉当地“夷俗”的衙吏。由于“夷兵”实行定期轮换,所以称为“夷兵换班制”。“夷兵换班制”的核心是“夷兵”,“夷兵”从职能上看,最初是作为地方治安保安人员,但在现实中往往成为流官和夷民之间在民政、治安、司法事务管理中的中介,具有沟通官方与民间信息、促进国家法与民族习惯融合与互动、弥补外来官吏地方民族事务管理能力不足等功能。总之,“夷兵换班制”是清代地方流官衙署在西南地区治理时针对特定地区设置的一种变通制度,这种制度对于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的治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9.
县域经济处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基层,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与扩散的主要场所。县级科技能力的强弱决定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效果,是实现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在借鉴科技能力内涵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县级科技能力的基本内涵及其构成,并且构建了县级科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0.
以往有关中央王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流官的原因的研究,大都从政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角度人手.文章通过对贵阳府与新贵县设置过程的考察,试图探讨明王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拓展统治权力时所面临的行政成本、文化隔膜等因素的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