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8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711篇
理论方法论   128篇
综合类   3709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刘文英先生是国内最早研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精华主要蕴涵在"参赞化育"这一命题中,并集中进行了两点阐释,其一是人类参赞化育的前提以及人类何以能够参赞化育,其二是人类以何种方式参赞化育。刘文英先生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概括为"泛仁论的生态伦理",认为儒家主张人类以道德自觉的方式来参赞天地自然万物的化育,在人与自然界之间建立一种具有道德情感的和谐关系,并由此承担起参赞自然万物的生长发育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刘文英先生不同意将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归结为人类中心论,但在笔者看来,人类中心论也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和内涵,其所导致的结果是完全相反的,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论是以人类的利益为中心,只能导致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主宰,而儒家式的人类中心论,则是以人类的道义为中心,其结果是人类对自然万物承担起责任义务和付出道德关怀。刘文英先生所概括的"泛仁论的生态伦理"思想,事实上就是另一种类型的人类中心论,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道义型"的人类中心论。  相似文献   
162.
王维平  夏淼 《西北人口》2008,29(6):112-116
伴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及其所蕴涵的生态哲学思想.为正确认识人口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阚。针对我国人口剧增、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严重形势,科学发展现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为实现人口与自然和谐统一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63.
基于财政立宪主义的理念,公共财政预算较之传统的国家预算、政府预算、公共预算和财政预算等名称更能准确地揭示出制度意义上预算本身的法律内涵。关于公共财政预算的法律性质,国际上存在着法律说、行政说和折中说等的争论,法律说应该是终结的取向。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量,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的应然法律性质应该定位为一种特殊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4.
本文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四个阶段说、假借的转声托事与转注、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说、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说四个方面评述肖甫春的《汉字学论稿》,认为该书以转声托事为津粱,成功地解决了转注问题,把造字法与汉字历史发展统一在一起,得出对汉字性质新的认识,这是一种汉字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65.
“房屋拆迁公告”的合法性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提起行政诉讼是进行自我救济的重要途径。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做法的不一致,引起学界的一些争议。通过对两则典型案例的介绍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房屋拆迁公告”是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并且当事人可针对“房屋拆迁公告”单独提起行政诉讼。“房屋拆迁公告”违法体现在发布主体违法、时间或内容同拆迁许可证不一致、违反公序良俗、没告知救济途径、发布形式不符合要求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6.
首先明确出版者享有的各项权利的性质,是法定权利,还是合同权利,或是法定和合同混合性权利;是著作权,还是邻接权。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出版者与著作权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167.
尽管资本给当今的中国带来了经济增长、物质财富增加等有目共睹的正面效应,但与此同时,它也有着与日俱增的负面影响。尽管可以对资本的种种负面作用采取种种措施加以限制,但无论如何改变不了资本的本性。资本目前在中国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资本必定总有一天是要被超越的。我们不能等到资本的合理性发挥殆尽以后再去超越资本,而是应当把利用资本和超越资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8.
京派作家废名、汪曾祺创作了诸多"异秉"小说。这是京派作家对人类诗意生存的文学表达及美学设计。溯其文化与美学渊源,老子所塑造的"愚人"形象、庄子再三描摹的"真人"形象以及那些"技进乎道"的庖丁们,正是京派笔下"异秉"人生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169.
孟庆仁 《齐鲁学刊》2008,4(2):58-64
人的发展道路问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国哲学界都没有阐述过、甚至没有提出过这个问题。人的发展道路问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研究人的发展道路是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既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人的发展即人的本性的形成和发展。人的发展道路分为宏观道路和微观道路。概括的说,其宏观道路表现为人的形成-异化-复归的过程,人的形成、异化和复归,是人的发展的几个阶段;其微观道路即个人身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辩证发展过程,这是人的发展道路更加深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0.
杨国荣 《河北学刊》2008,28(1):35-38
陈来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成为理学,全在于它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总结和提炼中国学术思想话语体系的构型特性。杨国荣认为,对心性和体性的关注,构成了理学的重要特点。心性之学分别从人自身的存在和人与对象关系的维度展开了对意义的追寻。向世陵认为,宋代理学所创造的"成性"说奠定了理学的本体范畴,是儒学复兴的最重要理论标志;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创立使儒学在理论上真正获得了新生。孔令宏认为,宋明理学对道家、道教的吸收,丰富了儒学的体用合一论和功夫境界论,提升了儒学的哲理思辨水平,充实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