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综合类   180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先秦的两个重要地理概念"九州"说和"畿服"制既是客观的地理观念,同时也融入了极多的主观想像,故从思维方式上呈现为一种诗性地理。两概念中包含了政治、宗教、文化等众多内涵,是文明初创时期的先民们认识自我和想像世界的体现。这两个地理概念中因有诗性想像的渗入而溢出了地学范畴,具有了诗学和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2.
韦其麟是壮族诗人,他从1953年便发表长篇叙事诗,而成为广西被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此后,他一直坚持诗创作,至今已发表或出版了《百鸟衣》、《凤凰歌》、《英弋之死》、《寻找太阳的母亲》、《普洛陀,昂起你的头》、《妈勒访天边》等多篇叙事长诗以及短诗集《含羞草》、《苦果》、《童心集》、《梦的森林》等。这些诗作,深刻而丰满地反映了壮族的民族历史和性格,其笔锋处处充满着壮族的情感和特色,从而在世界诗的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传颂于国内外。  相似文献   
133.
从方方的<状态>始,"潜对话"已成为方方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这在其近作<乌泥湖年谱>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潜对话"不仅表现在单个人物、人物与人物、作者与人物之间,而且成为作品的结构性因素.作为与"对话"(公开对话)相对而言的"潜对话",与巴赫金所说的"复调"有着明显的差异.作家个人的艺术选择、时代情势使中国出不了"复调小说".  相似文献   
134.
存在于言说主体审美想象性体验情境之中的文学语言, 以其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呈现出一种典型的诗性特征, 言说主体行走于其中, 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言说主体生命情感体验的意义世界, 从而将言说主体与宇宙、 天地和自然的关系呈现出来, 建构出一个言说主体与外在世界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的独特世界, 从而使得情性本体成为文学语言诗化意义的生成维度. 宋词艺术中的文学语言, 也在词人的意指性创造实践活动中,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词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 并为词人提供了一个意义存在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5.
《红楼梦》诗性叙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春旻 《南都学坛》2001,21(4):44-47
诗歌一直是纯粹的语言艺术,而传统小说则是文学亲近抚慰大众的通俗艺术。不过,《红楼梦》是一个例外。意象与境界的建构,象征、隐喻、复义、反讽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使《红楼梦》的叙事成为诗性叙事,因而它比一般的传统小说更具有艺术质感。  相似文献   
136.
勃洛克和戴望舒是俄中两国象征诗派的代表,两位诗人虽然在诗学思想上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潮的启发,但是在各自的文学与文化语境及诗人本身的差异中走出了不同的"象征"之路。通过对两位诗人在诗学传统、诗学立场、诗学观念三方面的平行比较,析出其诗学理论的同源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7.
一代国学宗师王国维以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传奇之人生彪炳青史。然而有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言,王国维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诗学智慧建构了诗学境界论,建构了“古今之成大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之境界”。尽管古今中外先贤已然提出了种种振聋发聩的“三境界”理论,然而自王氏之论横空出世,遂关千古境界之口,因为王国维这三个境界积淀了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也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式诗学智慧,并已成为后嗣学人踽踽前行的生命坐标。  相似文献   
138.
The dialogical notion of vertical polyphony, referring to multiple internal voices, is explored in relation to clinicians’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selves. We describe an experiential training exercise developed to enhance clinicians’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inner dialogue, and create space to practice what Schön terms ‘reflecting‐in‐action’ and ‘knowing‐in‐action.’ The exercise involves stages of personal reflection, discussion in groups of two or three, and shared learning by the group. A number of variations of the exercise are described. The invited commentaries following the article provide a sense of participants’ reactions to the exercises. Readers are invited to adapt the exercise to suit their own setting and to enhance reflective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9.
史诗是一种植根于地方性知识传统的艺术想象或展演,也是民族诗学本位研究——诗学人类学实践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其考察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艺人与听众的互动,艺人与语境的互动以及艺人、听众与语境三者的多维交融。本文基于史诗《罕·哈冉贵》文本与演唱传统的个案考察,通过对艺人、听众与语境三者的非结构性模型及其语境互动的微观诗学解析,勾勒了在特定展演的场域性环境中非结构性的构成要素和互动模式如何对极具结构化特性的事件框架产生效用和影响的动态运作及其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140.
杨德豫先生不仅译作丰富,对译诗也有独特的见解,是现代英诗汉译的名家。文章借鉴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对杨德豫的诗学观及译诗进行解读,从而得出:杨德豫坚持用汉语格律诗翻译英语格律诗,主张“以顿代步”,韵式悉依原著,在译诗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诗学观,并且在诸多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