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86篇
  免费   775篇
  国内免费   236篇
管理学   43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10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417篇
丛书文集   3009篇
理论方法论   1493篇
综合类   14034篇
社会学   1566篇
统计学   43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1108篇
  2013年   1213篇
  2012年   1241篇
  2011年   1567篇
  2010年   1263篇
  2009年   1143篇
  2008年   1234篇
  2007年   1431篇
  2006年   1510篇
  2005年   1430篇
  2004年   1401篇
  2003年   1294篇
  2002年   1091篇
  2001年   888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99篇
  1984年   116篇
  1983年   79篇
  1982年   77篇
  1981年   66篇
  1980年   73篇
  1979年   61篇
  1978年   57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9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其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即:(一)天人合一;(二)以人为本;(三)刚健自强;(四)以和为贵。  相似文献   
992.
20世纪后半叶,史学界本着民族平等的原则,就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展开讨论。80年代前讨论的重点是怎样理解历史上的中国,包括其涵义、历代疆域、民族、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政权等相关问题;90年代后则转向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及其凝聚力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993.
纺织品进口配额的取消与中国面临挑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005年纺织品进口配额的取消,WTO成员各有思考,无论是处于成本相对劣势的发达国家,还是处于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潜力都特别忧虑。实际上,中国的出口环境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要配额取消就可以长驱直入各国市场,因为各国对自己市场的保护措施是多方面的。中国要转变出口追求标准,即从单纯的追求创汇总额向追求出口利润或净利益转变。为此,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要追求企业和国家高效益,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效地组织产品生产,形成本国企业对特定产品市场的垄断,以便靠价格控制,而不是数量激增获得最大限度的出口收益。  相似文献   
994.
美国竞选财政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竞选财政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中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由于利益集团政策参与的需求和竞选人竞选的需要 ,美国的竞选捐赠日益加剧 ,捐赠规模日趋膨胀 ,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决策过程中利益代表性的偏差。由此 ,美国早期的法律就对利益集团的竞选捐赠进行限制 ,2 0世纪 4 0年代以来 ,美国关于竞选财政制度改革的立法不断。但改革遇到利益需求和关于合宪性问题等种种障碍 ,步履维艰。美国政治中的这一两难状况是其政治体制所使然 ,有关竞选财政制度改革的争论仍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995.
解蔽与成圣:荀子认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兴 《河北学刊》2004,24(5):190-194
荀子明确将自然对象排斥于人的认识领域之外 ,而把认识对象规定为三位一体的“五经”、礼义和道。荀子的认识方法 ,一是通过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心灵 ,以静观的方式来认识对象 ;二是认识主体以“行”即践履的方式来把握对象。荀子的认识目标有两个层面 :其一是知性层面的“解蔽” ;其二是德性层面的“成圣”。从上述认识对象、认识方法、认识目标的具体规定来看 ,荀子的认识论是一种“社会道德认识论” ,而不是所谓的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  相似文献   
996.
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东 《河北学刊》2001,21(2):19-23
在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过程中,实证主义的历史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成为新史学建设的理论基石。本文以实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线索,分析了实证主义由最初的科学方法论向后来的泛科学主义转化的具体过程,并阐述了这种转化对新史学学科建设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新时期中国史学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社会史的复兴与发展.30年的中国社会史研究经历了整体社会史、区域社会史、新社会史三个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不断反思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三十而立,回顾与前瞻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998.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近代西方女权思想、人权观念、婚姻理论等渐次传人中国,在近代中国社会引起共鸣。近代先进之士对比中西方女性道德文化,在对中国传统妇德的缺陷进行深刻反省和检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近代意义上的新型女性道德观。这种新型女性道德观的形成与发展,集中地反映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性别伦理道德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也清晰折射出西学东渐的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999.
徐晓风  张艳涛 《北方论丛》2006,2(2):115-118
现象学方法是立足当代实践格局,通过人的实践去展现存在的本质然后再加以描述的方法。这一极具价值和魅力的方法,已经引起中国学界的高度重视。深入挖掘现象学方法的普遍原则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主体性曾是当代中国哲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往对主体性的探讨所存在的一个重大缺失在于缺乏对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的自觉区分。在哲学史上,康德最早对认知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界线以及价值主体的优先性进行了深刻的阐明。这一思想理路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的历史遗产,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坚持这种区分,把认知主体和价值主体视为主体性在性质上有着重大不同的两个维度,我们将可以在扬弃主体性狭隘的认识论内涵的同时,维护其丰富的价值论内涵;可以在拆解以认知主体为核心的主体形而上学立场的同时,为价值主体的存在合法性提供有力的辩护。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在新的基础上深化了康德关于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划界和价值主体优先的思想,把人理解为自由、目的和责任主体。这是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中最为精髓和最富当代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