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1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87篇
民族学   5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8篇
丛书文集   695篇
理论方法论   308篇
综合类   3285篇
社会学   837篇
统计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金瓶梅词话》中的宗教描写不仅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宗教生活图景,而且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因此,对这些宗教描写进行清理有助于我们深刻体认作者的主观命意,对这种艺术构思进行理论提炼,有助于建立中国自己的叙事学理论。  相似文献   
992.
<夜歌>集充分表现了一个刚投入革命队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革命事业和新的人生的由衷礼赞,同时也反映了个人与集体之间所发生的新的矛盾、痛苦及其艰难前进的轨迹;作品的语言风格也从早先富于象征色彩的浪漫主义走向了朴素清新的现实主义,然而其"旧性"荡涤未尽,创作的主体性和个人抒情色彩依然很浓,这是<夜歌>集中大部分诗作依然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但由于缺乏新的艺术经验,也存在着艺术上参差不齐的情况.何其芳正是以包括<夜歌>集中那些个人抒情色彩依然浓厚的优秀篇章在内的前期作品,而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奠定了他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席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993.
新时期中国戏剧观念的论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百废待兴的格局注定了身在其中的戏剧将进行重大而有意义的转型。围绕这一转型,新时期的戏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展开讨论,讨论甚至上升到论争的层面,将戏剧从政治的符号还原到艺术自身,戏剧观念的重大转型直接促成了中国戏剧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94.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的精品京剧,在挖掘京剧舞台美术传统艺术元素、继承优秀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将解构主义理念、现代科技手段和象征意蕴融入和渗透舞台创作实践,使都市化倾向、传统回归式创新和古典审美旨趣同时运用、相得益彰,以极强的艺术震撼力、观众感染力和票房号召力赢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应,为京剧艺术在新时代发展繁荣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绝缘和有情化这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在丰子恺的文艺创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统一。丰子恺借“绝缘”斩断了事物的实用性、功利性,得以直视其本真的意义,聚精会神地欣赏事物本身的“关”。“有情化”又使他化世间无情为有情,让内心充满了不尽的生机。不论什么样的艰难环境下,都可以坚守自己的理念和独立的人格,较少地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在对生活始终充满热爱的同时,保持着无尽的创作动力。  相似文献   
996.
形象思雏,作为一切艺术表达的共同特征和共同方法,对于再现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小说和诗歌的角度,分析了形象思维是如何在翻译中展现原作的神韵和美感,避免呆板和僵硬的译作的.通过观察和分析,成功的译作,都是在利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特色,使译作充满生机,从而为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7.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new forms of governance in active labour market policies (activation) in two countries: Denmark and the Netherlands. Drawing on research with key stakeholders in these countries, we analyse how new governance, and particularly processes of contracting-out and localization, have found expression in recent reforms to activation. We conclude that localization and contracting-out may have a future role to pl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locally responsive and individually focused services. But both countries have encountered problems in promoting joined-up services through local jobcentres, while contracting-out has not always led to the tailored, individually focused services envisaged by policy-makers. In both countries, there are also concerns that the restriction of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to a 'gatekeeping and signposting' role will lead to inconsistencies in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exposing the most disadvantaged to greater social risk.  相似文献   
998.
This article is a follow-up to our article 'Revisiting social work as art' and in part a response to Karen Healy's reply [both published in IJSW 17(2)]. It is, however, also a significant extension of this material since it engages with more general concerns about the critical project that is intrinsic to social work. Social work is not just about self-found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values and skills formation, but also about self-assertion. Crucially, it is through this notion of self-assertion that social work can be best understood as an agent of change. This transformative aspect of social work is our central focus. We are not concerned with structural conditions of power and domination but with theorising what a transformative politics would look like for social work using the lens of the French political philosopher Alain Badiou as a conceptual medium for permitting the return of the political for social work.  相似文献   
999.
慈善组织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公信力则是每个慈善组织的生命力。提升公信力不仅是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前提,而且是其健康发展的需要。结合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标准,文章分析了造成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的原因,并就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李正东 《社会工作》2009,(16):14-19
当前,我国日渐成熟完善的市场与日益扩大的政府干预产生了“共生现象”,而市场与政府失灵的问题也成为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政策主体面向尤为关键的问题。本文认为市场和政府失灵的实质是资源性配置的问题,如果我们无视政府功能的限度,政府必然失灵,也必然不能真正消除政府失灵。我们目前不能也没有必要在政府和市场之间选择,更没有必要争议“纯福利”还是“准市场”的价值体现,我们必须重申“政府理性”,也必须尝试一种新的社会政策面向,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功能组合。本文认为政府理性就是一种公民社会路径下的政府公共理性。面向的是社会的公共利益和据此做出的社会政策面向。就是说,政府除了面向商业部门购买服务而发挥市场的力量之外,需要所谓“视界向下的革命”,不断拓展社区面向和非政府组织面向,从而实施有效的资源动员与政策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