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11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与陈明光先生商榷的基础上,简要讨论唐末静南军的政治架构,明确了唐末东川军阀韦君靖并非静南军节度使,解答了这一历史谜题。  相似文献   
92.
盐肤木为漆树科盐肤木属植物,对其根进行木材解剖学研究,发现其为环孔材,射线异形,导管穿孔为单穿孔板,根据穿孔数量和位置的不同,可将导管分子分为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93.
吉祥文化观念在我国传统工艺美术领域根深蒂固。凤翔木板年画作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组分,从其创制之日起,在发挥装饰功能的同时,就被赋予了吉祥文化的蕴藉。其在传达吉祥主题时,主要凭借植物、动物、器物、人物等纹样,其中以植物纹样选用最为突出。凤翔木版年画在植物纹样选用方面主要有以下特质:吉祥植物纹样与本土植物文化关系密切;纹样选用稳定承接;纹样选用方式多元。  相似文献   
94.
大足石刻《韦君靖碑》题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唐末静南军镇的政治架构。这一系统无疑有利于幕府日常事务的处理和辖区内政治、经济的运作,既开五代及北宋政治制度改革的先河,又对唐末的政局变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原始玉器工艺发展到夏代,开始出现镶嵌、勾彻、浅浮雕和圆雕等琢玉技术,这就使得夏代玉器的造型和纹饰走向程式化和复杂化成为可能。几何直方的规整形状,出齿、安柄的细部造型,还有线面结合的构图,乃至浅浮雕式的立体纹饰,均强化了夏代玉器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意蕴,形成了匀称规整、多样统一、象征表意和凝重神秘的艺术风格,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中国玉器主体审美观念从新石器时代“饰玉”向商周“礼玉”的过渡。  相似文献   
96.
着眼于沈阳故宫木构架营造技术中的诸多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构架体系和构造做法,指出沈阳故宫建筑吸收和传承了中原木结构建筑的营造技术,融合了满族的民族文化,借鉴蒙、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呈现出多民族的建筑技术的特点,对于丰富以清文化为主的沈阳城市文化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领域里的两次重大革命对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是印刷术的发明使用,再就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新的楷书艺术研究成果促进了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使用又极大地刺激了楷书艺术与草书艺术的向前发展、推动了书学理论研究的走向深入;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运用,使书法艺术从实用的羁绊中彻底解脱出来,使书法学科完全独立于民族艺术之林,成为更纯粹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98.
如果说建筑是一个皇冠的话,那么别致的建筑装饰就是皇冠上的一颗夺目的钻石。山西省灵石县的王家大院以著名的“三雕”闻名于世,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美的雕刻技艺、高品位的文化价值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给人类展示了王家主人的品味和生活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了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意志和决心,给后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99.
运用现代经济管理学SWOT方法.对莆田市承办第十四届省运动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莆田承办第十四届省运动会具备的优势因素有:以行政为主导的筹备机构.良好的群众体育基础。光荣的竞技体育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承办过大型集会等;存在的困难有:缺乏承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经验,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不足,体育场馆功能落后.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平衡等。旨在为当地政府更好地“扩大优势,化解困难,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0.
枯木艺术美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对枯木艺术 (枯艺 )美学进行了初步概述。从分析美与美学的概念和范畴出发 ,提出了枯艺美学的含义和特征 ;又从历史的角度归纳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枯艺鉴赏和创作的影响。该文还阐述了枯艺美的基本形态以及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等 ,力图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枯艺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