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6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64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1091篇
社会学   82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文章考虑非平稳时间序列的一种特殊情形:d-1次差分不平稳,但d次差分是白噪声。推导出这样的序列是一个适宜的非平稳AR(d)模型。得到的结论是:对方差齐性的时间序列,总可以建立模型ARIMA(p,d,q)。文章以中国历年年末人口序列(1970~2009年)为例,建立了一个非平稳的AR(2)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样本容量为10000次的Monte Carlo模拟,表明模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2.
"非非主义"针对朦胧诗所采取的三种反文化策略,即语感的追求,形符的凸显,以及语义的现象学还原,这些策略一方面确实颠覆了朦胧诗比喻性的写作范式,给新诗创作带来了诸多先锋性样式;但同时由于这些先锋性写作样式削除了精神深度,也就带来了诸如玩诗、玩语言等不少负面现象,由此造成他们理论的宏大与创作的疲软之间巨大的反差。不过,以"非非主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的先锋实验探索真正体现了一代文体自觉,他们的诗语方式,可以理解为是在替现代汉诗建设廓清尽可能多的道路。总结"非非主义"以及整个"第三代"诗歌实践的成败得失无疑对于当下的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3.
神明一词最早大约出现于《庄子》。《庄子·天下》云“配神明 ,醇天地 ,育万物 ,和天下”,神明即天地造化的灵妙 ;《庄子·齐物论 )曰“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 ,谓之朝三”,神明即精神、精力、心神 ;《荀子·解蔽》云“心者 ,形之君 ,而神明之主也”,神明即精神、智慧。汉代杨雄认为心能测天地之神明 ,心又是人的“精明之主”,所以神明就是心。魏晋始提出以“神明”为最高人格理想 ,标志着魏晋时代的人格理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直接影响到人物品藻和文学艺术的创造。《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引魏晋古籍中与神明有关的概念有 3 0多种 ,诸如…  相似文献   
164.
宋钘和尹文既是先秦同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又各具不同的学术倾向。从形名学角度,根据他们对“别宥”的不同理解,比较《庄子·天下》篇和《尹文子》中的相关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以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共同的思想命题作了论证和解释。尹文在继承宋钘思想的前提下进行了大胆改造,彻底地更换了其理论基础和形名学方法,从而造成宋尹学派的内在分歧。  相似文献   
165.
《恒先》--道法家形名思想的佚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楚简<恒先>以"恒先"为"道",讨论了"道"、"恒"、"恒先"的先在性、超越性、终极性,及其与"域"、"恒气"、"有"、"始"的关系.道之体、道之静为"恒"、"恒先",道之用、道之动为"域"、"恒气".元气是自己生成、自己运动的.<恒先>重点讨论了域→有→性→音→言→名→事的系列,尤其是言名与政事、无事与有事的关系,肯定名的作用.本篇与战国末年至汉初文献如<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及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中有关道论的文章及有关审合形名的文章相接近,可会通.  相似文献   
166.
荀子强调“化性起伪”,但并未否定人之命来自于天,也没有否定神的存在与有意志之天的存在;荀子一方面论述了“天人之分”,天与人各有自己的特殊规律性,另一方面又阐述了主要以“礼”、“诚”来沟通天与人,也就是“天人之合”。荀子思想最终指向仍是“一”———“群居和一”之道。  相似文献   
167.
“天人合一”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从整体把握宇宙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相通相和的精神境界,为古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宇宙意识和诗意的人生理想。顾恺之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的“以形写神”说是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出发,将“形”与“神”的范畴加以综合,以人、自然、神灵三者的融合为表征,体合宇宙精神,达到“通天人之际”神人以合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画家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68.
何种科学奖励系统才是合理的?"普遍主义"曾一度为学界所公认,并以此为标准形成了科学奖励的普遍主义模型.随着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发展,SSK学者对普遍主义模型提出了批判,S.科尔等学者则对普遍主义模型进行了反省,这些批判与反省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科学奖励系统的实质及普遍主义规则的效用性,而且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创建更为合理的、新型的科学奖励模型?  相似文献   
169.
本文根据马丁内的"双重分节"原理和语素形位原理,对世界三大主要类型的代表性语言的语素音位系统与语素形位系统的关系作了对比研究,证明了正是这一关系决定了语素的文字类型,即语素音位系统("第二分节")能否满足语素形位系统("第一分节")的区别性音位结构需要,决定了语言与世界两大类型文字(以汉字为唯一代表的语素文字和各种拼音字母代表的音素-音节字母文字)不同的适应关系.汉语和日语的语素音位系统由于不能自足、有效地区别各自的语素形位系统,无法单纯靠音素或音节字母拼音来满足区别性语素形位的需要,而要靠增加超音位结构的形位手段,即用增加区别性的表义字形来弥补数量不够的区别性的语素音位结构.归根结底,是语言的语素音位结构特点决定了文字类型.  相似文献   
170.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节理论,从文化学角度分析乔依斯和鲁迅笔下的两个人物:阿Q与布卢姆,指出他们形象的怪诞源自于对狂欢文化的继承.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两个人物身上的狂欢化特点:艺术主题,人物形象,文体和修辞.两作者继承了拉伯雷的写作方法,选取反英雄的小人物,也发展了小说这种创作形式,把日常生活写得如同历史和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