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86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1.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post‐modern discourses, the debate about the relative status of local and dominant languages poses serious policy problems for post‐colonial communities. Critics of minority language rights (MLR) generally point out that engineering a language shift on behalf of a vernacular language – motivated by the preservationist interests, collective rights and sentimental associations of an ethnic group – is futile, a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mobilities of individuals are bound to work against this enterprise. Proponents of MLR have gone to the other extreme of essentializing the linguistic identity of minority communities, generalizing their language attitudes, and treating local language rights as non‐negotiable.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is debate in the context of the attempts to promote Tamil by the military leadership in the North and East of Sri Lanka. The paper brings together data gathered in sociolinguistic studies for four years in the Jaffna societ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ception of the language policy in everyday life. The leadership recognizes that language policy is a symbolic statement for political purposes and tolerates certain inconsistencies in policy and practice. While the community assures itself of ethnic pride and linguistic autonomy with the stated policies, it negotiates divergent interests in the gaps between the policy/practice divide. Scholars should recognize the agency of subaltern communities to negotiate language politics in creative and critical ways that transcend the limited constructs formulated to either cynically sweep aside or unduly romanticize language rights.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API函数挂接,分析了直接和间接修改API函数代码的关键技术,研究了在Windows平台上实现API函数的挂接方案,并给出了主要源代码.  相似文献   
73.
宋四辈 《南都学坛》2004,24(2):90-94
清末刑法典编纂体例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以刑为主、民刑不分、诸法合体 ,走向民刑并重、刑民有分、诸法分立并以专门规定犯罪与刑罚为惟一内容 ;由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的合典编纂 ,到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的分立成典等等。这种变化 ,直接导致沿袭几千年的以刑事法律为主体的中华法系的解体 ,使中国法制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并对以后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刑事立法、司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4.
自苏联解体以来 ,俄罗斯境内一直进行着一场意义深刻的司法改革运动 ,最新出台的《俄联邦民事诉讼法典》标志着诉讼法制领域改革的完成。这部法典包含着俄罗斯诉讼法制改革的理念和成就 ,体现了解体后诞生的俄联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我国行政刑法的立法冲突与司法冲突讲起,深入分析了冲突原因,并提出了以专门立法为主干、兼顾编纂,与传统刑法相分离、兼收并蓄的内外两套整合方案,最终提出了人身自由罚司法化和整个行政罚司法化的两种不同主张与追求。  相似文献   
76.
为促进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 环境法与民法需要对话。环境法与民法进行对话的实质, 是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对话。环境法与民法在问题意识、历史视域、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上存在着重大冲突, 这种冲突实际上是民法采取的个人主义理论范式与环境法采取的整体主义理论范式之间的差异所导致。在环境法与民法的对话中, 环境法旨在借助民法的理论范式审视环境问题, 为解决环境问题探寻新的出路; 民法的目的是研究环境问题如何影响了民法、民法学, 而这恰是民法典立法急欲从环境法中获得的启示。为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法与民法需要合作, 以公序良俗原则为联结点, 确立二者在调整范围上的界分。  相似文献   
77.
一种多波形雷达信号全数字产生及处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并实现了兼容多种雷达脉压信号的全数字产生及处理系统。其信号包括线性调频信号、非线性调频信号及其多相码、泰勒(Taylor)四相码信号等。利用级联型FIR滤波器IMSA100组成数字复相关脉压网络对多种带宽(带发达5MHz)脉压信号进行实时数字处理;分析了数字方法运用于波形合成中由于DAC零阶保持特性造成的信号频谱高频失真的机理;采用提高DAC转换速率以获得近似理想冲激串取样的方法,产生了多种性能稳定、波形质量高的宽带雷达脉压信号。文中给出了部分模拟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8.
表单是VFP与人交互的桥梁,目前学生在设计、应用过程中,仅局限于书本中简单控件的使用,并没有较深入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对此本文精选几例,分别从不同角度简单介绍了如何通过编程的手段来实现动画效果,本操作原理简单,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79.
阵列信号处理已广泛应用于许多电子系统中,如微波无源比幅测向系统等,但通道间的振幅和相位的不平衡常常引起较大的测向误差。为了匹配通道间的振幅和相位平衡,可利用卫星通信中的多址联接技术(如FDMA、TDMA或CDMA)构成单信道处理系统来代替多信道系统。文中详细地研究了CDMA单信道系统,建立了系统模型,分析了系统特性,模拟结果证明了这种单信道理论和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0.
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率高、数据量大,对SAR原始数据的压缩可以降低对数传和数据存储的要求。文中用SBASAP-SAR原始数据对合成孔径雷达信号统计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2bit自适应量化编码方法,并用SEASAT—SAR原始数据进行了编-译码实验,获得了该2bit量化编码器的性能指标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