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4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传统优秀廉政文化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徐光启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廉洁典范.作为伟大的科学家,徐光启最为后世怀念的却是他的道德人格和官德操守.他一生清白劬勤,两袖清风,廉洁奉公,出淤泥而不染.这种崇高境界得益于从小的家庭教育和徐光启的个人努力.以古鉴今,徐光启的廉洁思想对新时期党员干部爱国修德、勤政为民、教育后代、建设家风、引领社会道德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沈娟 《重庆社会科学》2013,(10):107-113
抗战全面爆发后,徐悲鸿随中央大学西迁重庆,足迹踏遍整个西南地区乃至东南亚诸国。经过八年抗战血与火的历练,他完成了他艺术思想的历史性嬗变从着眼历史到立足现实的创作实践,从而赋予他艺术具有革命时代意义的活力,以及给中国美术界人物画带来本质的变化。在抗日救亡的大时代和社会大动荡中,徐悲鸿通过艺术活动及艺术创作来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支持大后方如火如荼的抗战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103.
徐中舒先生的史学,直接继承了中国传统史学的考据方法,并受到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等学术思想的深刻影响。他运用"澄滤"说和"素地"论对于上古时期文献记载和古史传说的发生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更具科学和理性。"古史三重证"的方法论为"澄滤"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4.
发动"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曾与于谦共同参加京城会试,并因为治理山东黄河水患和兴建水利之事而为世人所称道,四库全书评价他博览群书,时人亦称赞其才华出众。但名利心太重的徐有贞于"土木之变"时主张南迁,又因为求官未得而对于谦怀恨在心,最终成为陷害于谦的主谋。此外,"迎立外藩"之罪是如何栽赃到于谦身上的,对徐有贞该如何评价,文章将一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5.
翻译是一种心理认知和信息加工过程。译者翻译时的认知心理过程会直接影响到译文读者的理解和感受,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许渊冲先生诗词翻译"优化论"的"三美"、"三化"和"三之"的认知心理体现,指出认知心理学是"优化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6.
颜色政治学的存在是造成颜色化文学经典的根本原因。瞿秋白、茅盾和红色经典《子夜》在接受史上的互动,是中国左翼文学批评史的完美实践。它不仅丰富了瞿秋白作为革命政治家的文艺理论内涵,也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实践品格,更生成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特异现象——红色、艺术与经典之间无尽的纠结。  相似文献   
107.
瞿秋白着眼于时代和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侠文化作以阶级的分析,指出武侠小说对下层民众的不良影响及其危害性,对其思想倾向进行了批判和否定,但他对武侠小说在艺术形式方面的成就也有所肯定。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瞿秋白的侠文化批评话语有着历史的合理性与积极的时代意义,而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8.
文章欲从《歌代啸》的署名虎林冲和居士入手,来考证晚明杂剧《歌代啸》的作者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论证,最终得出:虎林冲和居士当是徐渭,而《歌代啸》的作者应该就是徐渭。  相似文献   
109.
徐訏的小说是以故事"著称"的。他的小说通过一系列叙事技巧讲述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而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风萧萧》是徐訏的代表作,《风萧萧》中银、红、白、黄的色彩叙事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多重叙事又使小说更富意蕴。  相似文献   
110.
作为清朝重要的文学家,徐子苓的生平却鲜为人知.关于其生平的记述,或语焉不详,或讹误甚多,故考述其生平显得尤其迫切与紧要.同时,作为清代桐城派的嫡传,徐子苓在文学上亦颇有成就.其散文取材广泛,文风纵横超轶,长于叙事而又不拘一格;其诗学杜,诗风鸷悍,内容则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后世对其诗评价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