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99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33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636篇
社会学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6 毫秒
41.
中华民族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创造出优良、丰富的文化.其中,以孔、孟思想为宗,而揭橥人本、强调伦理、倡导道德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来成为中华民族学术思想与生活文化的主流核心.依凭着以儒家精神为核心底蕴的优良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数度撑过了几乎亡国的大灾难.近年来,炎黄子孙虽由睡梦中觉醒了,却又面临着科技及工商急遽发展而来的狂风巨浪.当此之际,如何重拾民族自信心,进而巩固永续发展之鸿基,诚乃吾辈责无旁贷之要务.唯有加强弘扬儒家精神,才是巩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鸿基.  相似文献   
42.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基本前提和奠定了重要基础。邓小平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完成拨乱反正历史使命,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邓小平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43.
关于"以德治国"思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以德治国"就是要以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和人民,治理国家.它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党对道德建设的领导,抓好政治道德建设,坚持以德治政,从严治政,深入开展道德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强道德建设的舆论文化氛围.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文章还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上世纪20-4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特别关注文学的民族性问题,这一关注具体表现在:"民族主义文学"主张的提出与论战;"民族形式"的讨论;以及从思想文化层面上对"民族精神"的提倡。这些主张与论争对于我们思考文学民族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上世纪20-40年代关于文学民族性的论争基本是从政治与现实需要出发,更习惯于从民族本位的立场出发思考文学民族性问题,而在一个全球化来临的时代,关于民族性问题的思考则应该具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与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45.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结构性互动说”为村民自治改革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村民自治改革不仅在现实层面上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而且也实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制度化重构。但村民自治改革作为一种内生的政治发展过程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要推行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多元化社会自治,建构市民社会的广泛社会基础;同时对以村民自治权为基础的社会自治权与国家公权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分,并为社会自治权提供侵权法律救济,从而在组织形态和权力形态上实现社会与国家的良性结构性互动。  相似文献   
4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价值支撑,文化的自觉是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更高追求,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深圳,必须树立高远的文化理想和文化情怀,确立文化建设新的更高的标杆,建设文化强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7.
屯垦戍边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积淀。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以农为本、安土重迁和修齐治平、扬名身后等观念与屯垦戍边思想一脉相承。自西汉以来,屯垦戍边思想与儒家文化紧密结合,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屯田戍边的重要推动力,也由此成为了稳定边疆、保家卫国的千古之策。  相似文献   
48.
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经费是衡量各地区教育设施水平较理想的指标。影响该指标的主要因素有人均国民产值和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当人均国民产值增加时,高等学校生均经费也随之增加;当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增长时,高等学校生均经费随之下降。各地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的经济状况来确定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使教育经费能够满足学校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9.
司马迁的民族观及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迁民族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华夏与四夷都是黄帝子孙的诸族同源观和华夷有别的华夏中心观。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强调的是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的民族统一。这是先秦以来、特别是春秋战国以来民族融合轨迹的直接反映,也为中华民族进一步融合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以后,诸族同根、中华为尊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中华民族融合为一个整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九一八事变后,刘澜波便与东北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帮助东北军爱国将领黄显声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之间展开同日军的武装斗争。东北军入关后,他受党组织委派,长期在东北军中秘密开展党的统战工作,促使东北军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刘澜波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领导东北救亡总会继续关注与支持东北军抗战,使东北军成为全国抗日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配合了全国抗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