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70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有“新闺秀派”之称。曼斯菲尔德是英国著名女小说家,被视为心理写实派作家。两者间的比较研究,从现代文学时段到当下,连绵不绝。但这些比较大多强调两者具体艺术手法的相似性,而笔者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发现,两者笔下都有一个“高门巨族中说话的女人”的人物谱系。通过这一谱系,一向被禁闭的女人发出了声音,这其实是曼斯菲尔德给凌叔华最大的影响,而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又使得各自的人物谱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82.
写《在医院中》时,丁玲仍是以独立的作家身份和知识分子视角创作的,因而能真实地表现丁玲的莎菲式的主体"困惑"的情况与特点.这种"困惑"也是对"五四"文学精神的自觉认同与回归,是对崇尚科学与民主,追求人的解放的现代意识的一种张扬.  相似文献   
83.
自秦汉始,“胡”一直是汉语里一个比较活跃的语素,本文主要考证了“胡”的语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演变的三个历史阶段:从秦汉至唐至宋元迄今的语义变迁,并探讨了“胡”当代活跃性的社会历史与语言原因。  相似文献   
84.
在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诱导下,梅村在《秣陵春》传奇的标题、开场、开头和结尾、主题、叙述层面、背景和人物、篇章层面灵活地运用隐喻,形成蕴纳情感双声重奏的文本结构,实现了作者“寄慨兴亡”的创作意图。同时戏曲的意义深度得以拓展,给予读者独特的审美认知和深切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5.
本文主要介绍秦始皇帝统一中国以前甘肃地区的民族,计有黄帝、周、赢秦、犬戎、氐、羌、大夏、月氏、义渠、乌氏等族。其中有发源于甘肃者,有发源并长期活动于甘肃者,还有一度活动于甘肃者。他们很早就与中原地区的民族和政权发生联系,并相互斗争,在斗争中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86.
本文是<商周文学流程的文化观照>的续篇,文中将继续追问一些文学史问题,诸如为何文化专制时代的颂歌体文学特别发达,为何"秦世不文"而后世的<过秦论>、<桃花源记>、<阿房宫赋>、<孟姜女哭长城>等等"谴秦"作品却成了文学名篇,汉武帝的"罢黜百家"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无本质区别,汉代巨史大赋的森林是在什么样的文化原野上生长繁茂的,表达了作家们怎样的文化追求和审美理想,"少而好赋"者为何又"壮夫不为",东汉张衡何以在登上了汉大赋的峰巅之后又转向了以山水田园和平凡人性为背景的抒情小赋等.作者认为,文学名篇的细读和内部研究非常必要,但滋养文学华林的文化的阳光雨露却只能作外部观察与考量,文学景观的兴衰存亡依赖于远比自身广阔得多的人间万象和天地风云.  相似文献   
87.
丁玲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中国妇女的榜样和模范.她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重要的财富,不仅仅限于她撰写的近三百万字的各类脍炙人口的著作,更重要的是凝聚和体现在这些作品及她一生言行中的高尚风格和品质.它们集聚和表现为丁玲精神.丁玲精神是巾帼精神的完美体现;丁玲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代表;丁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丁玲精神是人类理想的写照.  相似文献   
88.
从宏观的角度考察 ,山顶洞人粗陋的装饰品的出现 ,不仅将我国工艺美术的源头上溯到旧石器时代后期 ;而且昭示出山顶洞人之原始宗教观念 ,以及原始初民爱美、追求美时 ,那由朦胧而逐渐清晰起来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89.
简帛的发现为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带来一股新鲜活力,放马滩秦简记述死而复活的故事,当是中国最早的志怪小说。尹湾汉墓出土的《神乌傅(赋)》,无论从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来看,都接近于民间文学。敦煌马圈湾汉简里有韩朋夫妇故事的残简,体裁与赋有关,说明这一故事有着久远的渊源。  相似文献   
90.
本文主要考述了现存的凌氵蒙初戏曲小说中侠义作品的渊源。凌氵蒙初在创作或改编戏曲小说中侠义题材的作品时,十分重视吸取宋明笔记小说乃至民间传说中的素材,尤其重视《剑侠传》、《亘史》这两部著作。凌氵蒙初创作或改编了一些侠义题材的小说和戏曲,并得到了行家们的好评,这在戏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