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黄遵宪、丘逢甲都是晚清时期著名诗人,其创作风格相近而又各具风采。黄遵宪诗歌以其世界视野之大气,熔铸史实的诗史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丘逢甲诗歌以民族意志之强烈和诗情的浓郁,成就一代诗名。他们别创诗界的努力,促进了中国传统诗歌形式向现代诗的过渡,成为诗坛统领级人物。  相似文献   
122.
陈虬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言人之一,其维新思想具有时代先进性,而这种先进性来源于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拟剖析他维新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变易"观、经世致用、中体西用),从而肯定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家的行列中所应占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3.
在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中,作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封建伦理道德体系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绛求浙桂是这一时期西藏朗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一整套与当时西藏社会转型相适应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促成了西藏封建伦理道德体系的形成。本文利用大量藏文文献,对绛求浙桂的封建伦理道德观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4.
丘处机是金元之际全真派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从二十四岁进入陕西到四十三岁离陕,共计二十余年,为他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但是,在此期间的行藏却遮掩在其晚年的光辉之下,很少有人知道。他先后在祖庵、磻溪、南昌宫、太乙观、龙门等地修真,完成了》诗词的大部分;他降心炼形,磨砺意志,广结善缘,勤修内丹,悟彻生死。这是他生命最宝贵的阶段,也是人生修炼最为艰苦的阶段,为后来的"下山度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5.
辛亥革命前后是中国社会变革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复杂多变,随着社会新思潮的传播,有识之士的思想趋向多元化,有主张君主立宪过渡之路,也有民主共和革命之途,还有区别前两种的平和改革之径,即清末民初志士唐璆提出为国造命的思想。笔者以唐璆早中期的人生轨迹为研究重点,观察辛亥革命前后其造命思想的缘起与初步实践,探讨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思想多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6.
明代袁宗道说:“长孺非游闲公子,其胸中磊块甚,姑托游闲以耗磨之。”袁宏道说:“若长孺死,东南风雅尽矣!”其妻说:“吾夫风流命世,儒雅超群……留千百载文章,声价濡毫伸纸,与祝枝山文征明齐芳。”李贽也称赞他是“麟凤芝兰”。他勤于著述,却著而不署。他就是“廿公”、“笑笑生”——一位反道学的斗士邱长孺。   相似文献   
127.
范晔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经典《春秋》这部史书的行文手法,即将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运用于史论中,创造出一种新的史论笔法,在其《后汉书》帝后纪史论中更是多处可见,主要表现为:微言见意,婉而成章;言近旨远,文略理昭;伏脉千里,褒贬互见。使其史论情感表达曲折幽深,讽喻多致,文约而意丰,委婉而多讽,体现出其史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诸细意甚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8.
吴芝瑛敢于公正直言,反对独裁专制,力倡民主和女权,为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诸多贡献,而她支持秋瑾游学革命,以及在秋瑾死后为其鸣冤营葬的义举尤为值得称道。在秋瑾的影响下,吴芝瑛逐渐摆脱早期简单的爱国情怀,日益倾向于民主革命。但客观地讲,吴芝瑛并不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囿于官宦之家和身体健康等因素,她对"民主革命"的理解较为保守,在辛亥革命前始终没有超越同情与支持的范畴,即便是辛亥革命后,她也只愿做一个民主革命的参与者,而不是领导者。  相似文献   
129.
运用关联翻译理论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四种译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环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等概念在诗歌翻译评论中的可行性,尝试在诗歌文本翻译的多元阐释中为诗词翻译评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0.
“《春秋》无达辞”是董仲舒对“《春秋》笔法”的精炼概括和总结,具有三种含义:其一,有“常辞”无“通辞”,针对《春秋》记事用语不统一而设,是董氏完整的《春秋》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其二,“微言”、“微辞”,即圣人没有明确说出来的话,指《春秋》记事不记言,却能以事明理,在事实的陈述中含褒善贬恶之义;其三,“微旨”、“大义”,指经圣人笔削而事别关恶之细,行防纤芥之萌,寓意精妙,使人深思反道,比贯连类,以得其意,从而防微杜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