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51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31.
拉什迪文学思维的特点,即"象"的思维。在《午夜之子》这部作品里,作家创造了非常特别的语象、物象、声象、味象、色象等众多的象,正是这些各别的象,造成了其文学特色,形成后殖民文学意象,表达出作家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2.
唐宋词中,花意象是最常见的一个自然性意象。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整体审美环境的变化,花意象在晚唐宋代词中表现出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功能是有区别的。从晚唐五代直至南宋末年,词中的花意象所承担的艺术功能主要有三方面倾向:造境功能;人格外化功能;内在心理隐喻功能。  相似文献   
133.
世俗化: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之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正经历着一个世俗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现世性、理性化、参与性、开放性的特征。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为中国政治文化世俗化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然而,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不稳定因素,造成中国目前世俗化发展过程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4.
从分析冰心早期作品来看,冰心对现代新女性的构想尺度,乃是把她置放在家庭主妇的位置上而非社会角色的意义上来完成的。女性传统角色不变,要变的是角色的知识结构与家庭结构,这是冰心与五四女性观既有一致也有相悖的地方。这使冰心的“问题小说”没有体现出对现代家庭与角色关系的质疑、思考与解构的深度,从而未能达到稍后出现的鲁迅、庐隐等作家作品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135.
金丹元  高婷婷 《社会科学》2006,(10):148-154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审美范畴,随着时代的变迁,意象也在传承与整合中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在探求中,建立起一条独具特色、自成一体的审美道路。在“众声喧哗”、“多元并生”的后语境中、有人认为“意象”已经淡出,甚至已被彻底消解。但事实上,“意象”仍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以与时俱进的崭新姿态参与着新时代的审美改造,并不断显示其强大的艺术张力和蓬勃的艺术生机。  相似文献   
136.
白应华 《学术探索》2003,(10):24-27
青年毛泽东的求实精神是其早期思想中颇具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源于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大师的"实事求是之学"的精神遗风,又出于对胡适宣传的实验主义和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思想的批判吸收,并吸取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他强调任何事情都要注重积累,打好稳固坚实的基础;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西方文化;强调社会调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初步阐明求实精神和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7.
在20世纪80年代新潮飓风席卷、甚至倾覆整个文坛之时,陕西作家路遥依然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文字间所勃发、跃动的敢于正视现实、直面人生,力求把握存在真实的愿望、信念和精神,充分显现了现实主义文学贴近生活、追踪时代和探寻人生的艺术魅力。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必然处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时代氛围及某种现实关系中。现实主义创作要求具体展示“人和他们的思想的物质表现”。对路遥小说叙事环境的考察,着眼于作家和人物两方面,探讨自然环境、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和时代氛围等对路遥创作的影响作用以及作品中人物环境的构设特征。  相似文献   
138.
西方理论语境中的“意象”(“image”)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 ,这一概念目前已被广泛地使用于美学、文艺理论及批评中。但现代中国学术的建构以及现代汉语本身实质上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西方理论的翻译构成当下汉语学术的主要资源之一。“意象”在西方理论语境中的对等翻译概念是“image” ;但实际上这两个概念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内涵差异 ;本文通过对image在西方的使用历史的考察 ,揭示出这一差异以及因此差异而显示出的两个概念之间的互补意义 ,为在当下汉语语境中重塑“意象”概念提供比较的视野和内涵的丰富。  相似文献   
139.
作为一种审美崇尚,意境已深深地积淀于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心理之中,并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状态而随时可能渗透于艺术作品之中。中国电影求其神似,求其意境,追求影片内涵的抒情写意性和镜头画面的诗化意境。我们知道,意境的形成是从“情景交融”开始,通过“虚实相生”接通有限与无限的,所以,意境具有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象外之象”等三方面审美特质,它们相互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意境的本质和内涵。意境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里占据着“中心位置”。因此,无论是哪一代中国电影导演在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追求意象和意境的审美体现,注重通过意象的组合,感物兴情,情与物融,营造出浑合无垠以至两忘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40.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relations work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to defend its role for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study is empirically based and adopts a case-study approach through qualitative methods. It reveal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relations activities and the great need that exists for public relations theoretical framework within the tourism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