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8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88篇
人口学   94篇
丛书文集   553篇
理论方法论   280篇
综合类   2662篇
社会学   35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徐铭 《民族学刊》2017,8(4):15-21,97-98
本文利用民族学者的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从家支组织形态与功能、家支权力结构与德古、社会变迁中的家支与德古三个方面论述彝族家支(血亲社会组织)与德古(权力人物)的结构与功能.笔者认为凉山彝族家支与德古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并非此消彼长的两个对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面的,传统性不仅具有顽固性,而且会吸收现代性的某些成分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家支与德古具有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传统与现代结合为一种协调的模式,构成了彝族在当代社会的特定民俗.这就是现在凉山彝族农村的地方政治.在当代社会,德古继续扮演什么角色要看他们接受新知识、新的价值观念以及理性权威程度而定.民众在家支上的同质性极高,所以他们不缺乏家支从属感与认同观念,缺乏的是对现代文化的了解,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对身处经济极不发达社会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2.
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地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以及民族性格有着完全对应的关系,各民族服饰的结构类型、色彩理念、审美情趣、图案寓意等表现形式,是对自身生活方式的理解与适应,以及在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中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民族服饰特征与地域民俗风情,是北方少数民族强调修德、追求完美、提倡宽容、崇尚和谐统一等民族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3.
吕昭义 《学术探索》2009,(3):93-101
流传于云南的洪水葫芦神话包含三个内核:洪水、兄妹成婚、葫芦生人,是各民族文化交汇的产物。最初是由杜字族人带来的蜀国反映人与自然斗争的洪水神话;其次为朱提的洪水一兄妹成婚神话,反映了败亡南逃的杜宇族人对“直眼人”时代的反思和开辟新时代的愿望;在古代哀牢地区产生并传至云南各民族的洪水一兄妹成婚一葫芦神话,主题为各民族皆兄弟。印缅那加族的洪水葫芦神话表明,他们的先民大约在7世纪时从云南迁出,迁移途中经过了佤族居住地区。  相似文献   
124.
孟长勇 《学术探索》2009,(6):123-127
中亚东干族是中国陕甘回民的后裔,是因战争迁徙而聚居于哈、吉、乌三国的华人群体。本文考察中亚东干族的形成,分析其突出的文化表征,阐述东干文化对中国汉文化的继承,介绍国内对东干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中亚地区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5.
陈立浩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1):24-26,18
本文探究黎族原始先民创造的生存技术,以展示黎族原始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26.
因为行政权力因素在国家和社会关系中的支配地位,所以民众凭借对行政权力本能的信任共识去服从统治,放逐了法治,从而使得行政权力因素成为法治在中国面临种种困境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削弱行政权力因素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支配性地位,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127.
党的十七大全面总结和概括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内涵极其丰富,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8.
人大监督不力的制度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大监督权运作正常与否被看成是衡量人大制度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现阶段,我国各级人大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监督权不到位、监督不力的现象,这极大地消解了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弱化了其地位。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主要有:党的领导和人大权力关系未能理顺;人大代表的筛选与监控机制失灵;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等。为此,解决人大监督不力、提高人大监督实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制度变革来形成合力,改变人大监督的政治生态环境,健全人大制度、强化人大监督,推动人大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9.
在当代,选举制度是代议民主最基本的要素。在我国,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体,是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在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中,有选举权的普遍性、选举权平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或秘密投票)等原则。选民登记、选区划分、代表名额、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预选、代表候选人的宣传介绍、投票选举、选举结果的确定、对代表的监督和补选等都是这些原则的展开和体现。同时,可将这些原则作为标准来观照现实的选举制度。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的发展,选举法也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0.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标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个科学的理论创新机制,形成了党的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三者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理论创新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