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7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778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21.
《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一书"结束语"中说:恩格斯晚年放弃了暴力革命的道路,主张通过"议会道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它把从《〈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摘抄的只言片语凑在一起,造成连贯文章的假象。据恩格斯同一文章,全面概括其思想体系,完整引证作总体解说,便可拆穿《陨落》的谎言及其断章取义导致颠覆原意的恶劣做法。从而证明:马、恩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是其终生为之奋斗的纲领。致力议会斗争只是针对特殊条件所作的革命策略的调整。《陨落》此举,依然是挖掘颠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陷阱,以达到其推行"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22.
The alleged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so-called red (Republican) and blue (Democratic) states during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s has been examined using only voter surveys. Focusing on the recent thirteen national elections from 1964 to 2012, we examine social, political,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 indicators of the 50 American states to (1) gauge the extent to which national election results reflect significant policy and poli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d and blue states and (2) to assess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dichotomous red–blue label relative to a continuous variable of “redness” or “blueness” by the percentage of votes received. We find substantial political and some moderate social differences between red and blue states but fewer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 differences than one would expect if there were actually deep divisions between the states. We find that the red–blue state distinction performs well when compared to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more precise redness or blueness of a state.  相似文献   
123.
繁文缛节指对组织绩效有害的冗余行政规则、规章和程序。繁文缛节是一种"官僚病",对公共组织绩效危害较大,并在西方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国际公共管理领域繁文缛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述了繁文缛节的概念与测量、影响因素与作用后果,并明确了未来繁文缛节研究的重要方向与议程。  相似文献   
124.
指出"为闺阁昭传"是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目的的误读,并非曹雪芹的本意;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有对人生和社会深刻的哲理思考,他比较自觉地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识和解读封建社会,全书充满了《易》的理论和思想。  相似文献   
125.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巅峰性不仅表现在它在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和主题意蕴诸方面都达到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至境,而且还表现在它的无与伦比的"奇妙性",其最大的"奇妙"处不是别的,而是用一个人物"扛鼎"起红楼梦世界,这个人物就是林黛玉。《红楼梦》的轴心人物不是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而是林黛玉。作者特意赋予林黛玉许多奇特的禀赋,如"草"、"神女"、"玉石"、"花神"、"帝妃"、"玄珠";"报恩"、"情恋"、"乡愁"、"诗性"、"本真"等,使她成为一个全局化的"结构轴心",目的是要在整体上为其"为史作传"的新人学建设提供一个"一而统万"的"阿基米德点"。与之配套的是小说人物的"立体幻影互文结构",它保证了林黛玉"轴心论"的有效实施、贯彻。林黛玉是中国历史上"新人学"范型的一次辉煌而壮丽的日出!她的神奇之光完全可以与西方现代、后现代的"美学人学"共契圆舞,交相辉映!她是中国的维纳斯、海伦和贝亚德丽齐;是中国近世人学拯救的人格化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26.
依据抄本的缮写避讳形式,推断《红楼梦》容庚藏120回抄本的形成时代在道光元年之后。据此,进一步比勘此抄本与当时坊间流传的其他刻本之间的文本异同现象,论证容庚藏本实乃远于脂本、程甲本和东观阁本版本系列,而更近于程乙本版本系列。通过异文举证,考定该抄本在缮写时很可能参校了道光壬辰王评本;并以光绪丙子王评本、光绪大观琐录本等佐证容庚藏抄本并非《红楼梦》早期版本。同时,证伪了"它的存在已经使《红楼梦》120回抄本早于第一个排印本的结论成为可能"之判断。  相似文献   
127.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终点,《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两者之间具有重要的文化承继关系。首先,《红楼梦》伤时骂世,《狂人日记》感时忧国,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士人精神。其次,《红楼梦》第一次把"情"提高到形而上学的水平,以"女儿"作为理想世界的中心,对传统文化发起天翻地覆的革命;《狂人日记》则弃绝传统文化,渴望以"新文化"战胜"旧文化",把"孩子"看作"新文化"的希望。最后,《红楼梦》与《狂人日记》的主人公徘徊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前者进行精神探索,后者开始勇猛呐喊,孤独与分裂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28.
鲁迅与茅盾1936年3月29日致红军贺信,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献,对研究鲁迅、茅盾生平思想、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军史都具有重要意义。《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1936年4月17日刊载在中国共产党西北中央局机关报《斗争》第95期,至今70余年,仍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足见其意义之重要。  相似文献   
129.
本篇侧重论述《红楼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红楼梦》哲学是“无”的哲学,是“心”的哲学(形象性的心学),其最高的哲学境界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其哲学视角是“天眼”、“道眼”式的大观视角。其哲学方式是好与了、观与止、色与空、阴与阳、真与假、是与非相通为一的“不二法门”。《红楼梦》作为异端性诗化的心学,与儒、道、释相关而自成一格局。  相似文献   
130.
曹雪芹是北京人、北京作家。这个认识意义重大。北京的"帝都文化"是《红楼梦》一书的文化渊源。不了解18世纪中叶的"帝都文化"就无法真正读懂《红楼梦》。曹雪芹倘若没有回到北京这段生活经历,今日我们所读到的《红楼梦》,极可能就真的是一本《风月宝鉴》或是一本《情僧录》。在语言文字方面,曹雪芹熟练地运用了含有广大北方地区语言中方言土语的北京话,使《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雅俗相融、生动鲜活、字字传神,从而使这部小说脍炙人口、雅俗共赏。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小说,而且是京味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红学中的一些问题争论不休,恐怕是与不熟悉或没有考虑帝都文化背景有关。"帝都文化"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