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苗怀明 《南都学坛》2007,27(1):42-46
近些年有关文献对俞平伯晚年的红学思想时有披露。由此可知:俞平伯晚年虽甚少公开谈论红楼,但一直关心红学的进展,反思与关注代表了其观照红学的态度和方式。其对红学史的反思表现出可贵的客观和宽容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对作者、地点等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对当时不断升温并露出一些乱象的红学界,他十分清醒冷静,表现出谨慎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2.
腰斩《红楼梦》、贬低否定后四十回的现象正从红学界通过大众媒体向外扩散。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后四十回对《红楼梦》的普及、广泛流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全了《红楼梦》,这是一个不能低估的功绩。不能把"脂批"作为评论和否定后四十回的根本依据。也不能用前八十回作尺子,衡量后四十回并贬低和否定后四十回。更不能根据不确定的材料,进行"可能"之类的推理而否定后四十回。一些红学研究正将《红楼梦》非文学作品化,红学研究泛娱乐化、文本解读神秘化,使红学失去应有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3.
端木蕻良的红学研究,既能适当吸取前人和时人红学考证的成果作为自己立论的前提,更能发挥自己艺术感悟的特长,作相关理论文化思考,能把学术的规范和生命的体验恰当结合,通过考证、论证和悟证以达到与曹雪芹心灵的沟通,发《红楼梦》思想的真谛和艺术的真境,追求"学术的阅读"与"生命的阅读和灵魂的阅读"之二维参照。反市侩主义或市侩主义,是否对抗"时文",是曹雪芹原著和后四十回续书"两种《红楼梦》"的本质分野,也是端木蕻良红学研究的"关键词"。《曹雪芹师楚》是其最典型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4.
冯其庸新时期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论红楼梦思想》、《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解梦集》等著作之中。冯其庸认为红学需要深化研究,即对《红楼梦》的思想、艺术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他的曹雪芹《红楼梦》思想与艺术研究以及《红楼梦》重议评点派等方面体现了他文本深化研究的倡导。冯其庸由文献考证向文本研究拓展的学术实践不仅有益于优化《红楼梦》研究的基本格局,而且也符合红学未来发展方向。“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这是冯其庸执著的为人和为学的信念,也足可为同道和后来者取法:红学发展之道路漫长,取经惟诚。人能弘道。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红学研究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以及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更是令人瞩目,其中新版《蔡义江新评红楼梦》是持论公正、用情最深、力图遵从原著的《红楼梦》评注本。蔡义江的红学观点和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新版《蔡义江新评红楼梦》中,包括对曹雪芹的思想与《红楼梦》的主题、《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红楼梦》续书的成与败等方面深刻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门具有国际影响的当代“显学”,红学之学科理论,是这门学科存在的学理依据。学科理论之建构,也是红学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21世纪的红学,理应在学术意识自觉、学科理论完善的前提下展开。  相似文献   
17.
新红学--新国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学”的严格定义是对中华文化文史在“小说”中的表现体现 之考索阐释,而不是一般性的文艺评论、赏析之类的“读后感”。准此,考证遂构成红学的 重要部分。1921年以来,学术界称胡适创立的考证学派为“新红学”。而该文提出:今后的 “新红学”应具有新时期的特色,应比文史考证的简单层次更为高层,主要聚焦于从中华大 文化的意义上来观照《红楼梦》。这样的红学,方能形成真正的“新红学”,而这种学术研究可以定位于“新国学”这一先进 、崇高的坐标之上。作者同时也举例指出:反对“考证”的声音一向很响亮,但考证能解决 重要疑难问题,有助于深刻理解曹雪芹的思想和创作的特色。是以考证这一中国学术传统的 特殊研究方式和手段,在“新红学”的未来发展中,将会占有不可轻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胡文彬的红学研究大体可用"两点两论"来表述。所谓"两点",即两个基本关注点:一是《红楼梦》与红学传播交流史,二是《红楼梦》版本包括抄本与程高本研究;所谓"两论",即"红楼人物论"和"红楼文化论"。"两点两论"可谓胡文彬文学批评观点和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胡文彬解悟《红楼梦》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门专业学问,红学之学科特征,可从独立性、系统性与综合性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其中独立性是学科成立的内在依据;系统性是学科成熟的逻辑体现;综合性是学科格局的整体反映。三个方面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共同彰显着这门中华专学的特殊风貌。  相似文献   
20.
冯其庸新时期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论红楼梦思想》、《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解梦集》等著作之中。冯其庸认为红学需要深化研究,即对《红楼梦》的思想、艺术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他的曹雪芹《红楼梦》思想与艺术研究以及《红楼梦》重议评点派等方面体现了他文本深化研究的倡导。冯其庸由文献考证向文本研究拓展的学术实践不仅有益于优化《红楼梦》研究的基本格局,而且也符合红学未来发展方向。"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这是冯其庸执著的为人和为学的信念,也足可为同道和后来者取法:红学发展之道路漫长,取经惟诚,人能弘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