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刘梦溪《红楼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有《红楼梦新论》、《红楼梦与百年中国》(《红学》的增订版)、《牡丹亭与红楼梦》等。刘梦溪的《红楼梦》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两个阶段:一是《红楼梦新论》阶段,二是《红学》阶段。刘梦溪《红楼梦》研究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尝试运用文艺学基本理论研究文学作品,为了这一实用目的,他选择了当时颇为流行的批评理论和方法,虽不免机械和狭隘,但研究格局很大;刘梦溪《红楼梦》研究的第二阶段,则重新检讨红学的历史和现状,能够从学术出发,分流梳脉,评短论长,豁然贯通,视野更开阔了,思想更融通了。并且,刘梦溪的《红楼梦》文化研究呈现出一种"文化托命"的学术使命感。  相似文献   
22.
《红楼梦》在欧美的译介和传播已逾两个世纪,然而鲜有文献提及它在斯堪的纳维亚世界的传译情况。随着近年来海外红学新文献的发现,北欧五国的译本逐步浮现于中文学界,展现出不同于欧陆的另一幅传播图式。芬兰文《红楼梦》为迄今所探知的该地域最早的翻译版本。近来出现的白山人瑞典文译介则为北欧首部全译本。挪威、丹麦、冰岛尚未形成系统的译本形态,但选择性的摘译反映出该地区接受红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3.
研究《红楼梦》的作者问题和本子问题,不是为了进一步研究《红楼梦》的"思想""艺术",而是借此向广大的中国人输入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这就是胡适的"科学情结",这就是胡适创立新红学的目的。为了推广"科学方法",所以胡适只关心那些可以考证的内容,即曹家的历史和版本的历史。他对于《红楼梦》的核心——大观园,这个显然是虚构出来的世界,不是不知道,却总是避而不谈。不能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的对象,在胡适看来是没有讨论价值的。胡适所创立的新红学,其长处和短处均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24.
词坛大家张伯驹与红学泰斗周汝昌因红楼而结缘,后续发展而为词学因缘,二人交游旁涉启功、夏承焘等人的轶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矿藏。缕述二人的交往史迹,于张,于周,于词史,于红学,都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25.
王蒙的《红楼梦》评论呈现出个性鲜明的特征:鉴赏与批评并举,体悟与活说贯通;生活经验与审美体验融为一体,思想观念与笔调文情汪洋恣肆。他敢于立说,自成一家之言。他的《红楼梦》研究能够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理予以“概念化”表述,并在体悟、阐释、批评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红学研究的“系统”。  相似文献   
26.
从红学考证、《红楼梦》文本评赏、红学观三个方面了解周汝昌对红学的贡献。把握周汝昌红学研究的最本质特征,才能对他留下的红学遗产及其功过是非,有透彻而到位的认识和评断。  相似文献   
27.
王蒙的《红楼梦》评论呈现出个性鲜明的特征:鉴赏与批评并举,体悟与活说贯通;生活经验与审美体验融为一体,思想观念与笔调文情汪洋恣肆。他敢于立说,自成一家之言。他的《红楼梦》研究能够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理予以"概念化"表述,并在体悟、阐释、批评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红学研究的"系统"。  相似文献   
28.
乾隆五十八年(1793),南京船运载<红楼梦>由长崎港进入日本,自此<红楼梦>开始了它在东瀛日本的生涯.在这两个多世纪间,<红楼梦>在日本的流行情况如何?日本学者文人如何受容<红楼梦>这部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著作?日本红学的发展情况如何?文章就明治前后、大正、昭和时期<红楼梦>在日本的流行情况作了一番考察并对<红楼梦>在日本的流传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