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68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54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Summary.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ife-cycle relationship of work and family life in Britain based on the British Household Panel Survey. Using hazard regression techniques we estimate a five-equation model, which includes birth events, union formation, union dissolution, employment and non-employment events. We find that transitions in and out of employment for men a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of other transitions. In contrast, there are strong links between employment of females, having children and union formation. By undertaking a detailed microsimulations analysis, we show that different levels of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by females do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large changes in fertility events. Changes in union formation and fertility events, in contrast, have larger effects on employment.  相似文献   
42.
婚姻法实现男女平等权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法律制度的完善,其具体实现受到社会认同、风俗习惯、多年形成的文化传统的制约。解决法治信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经济建设与婚姻法的一致性问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相似文献   
43.
两汉是中国古代上古婚姻向中古婚姻转化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乡村婚姻具有了越来越鲜明的特性,从婚姻的基本功能到婚姻的基本程式都与城市官僚贵族婚姻有着明显的不同。乡村婚姻功能中的经济与生产功能、乡村婚姻程式中礼俗关系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与把握两汉乡村社会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44.
It is a stylized fact that marriage formation involves positive assortative matching on education. We also find this in the case of immigrants, even when they tend to “import” their spouses and potentially trade off education for other favorable characteristics. For Pakistanis, we find positive compensating differentials in terms of high education to youth having adopted host country norms, when marrying a marriage migrant. This indicates that Pakistani marriage migrants pay a premium to be able to marry and live in Denmark. For Turks, individuals having source country norms pay a premium in order to import a partner, indicating that unspoiled traditional norms are traded off for education.
Mette Verner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相似文献   
45.
刘堃 《理论界》2014,(11):143-146
作为近世文学萌发期的代表性文学样式,元杂剧作品中当然不乏对个人权利和要求的渲染,女性形象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但元杂剧中女性形象强烈的依附性人格无法使其承担太多重负,元杂剧作家们在她们身上和相关作品中努力试图的,只是在正统儒学式微的背景下,另辟蹊径,以达到教化的目的。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形象是中国文学近世性复杂特征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46.
简·奥斯汀是一位关注生活的作家,她的《傲慢与偏见》展示了十八世纪末英国社会婚姻的状况及其实质经济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特征,在经济与文化的联合作用下,婚姻呈现出了复杂性。  相似文献   
4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国的家庭伦理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伦理电视剧《新结婚时代》真实描绘了现代社会中"城乡结合"家庭的矛盾,集中展现了现代化进程中家庭伦理观念的冲突与变迁。主要表现为:从家族利益至上到个人自主决定,婚姻越来越成为"两个人的事";从绝对服从的孝,到平等尊重的爱老之情,亲子关系出现民主平等化的趋势;从夫权统治到夫妻平权,夫妻关系日趋平等,相互尊重的要求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透析《啊,拓荒者!》中四对悲剧婚姻,探讨凯瑟悲剧婚姻观的实质、成因及其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9.
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婚俗中的宗法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土归流前,土家族的婚姻较为自由。改土归流后,土家族的婚俗失去了许多原有的民族特色,与汉族的婚俗趋于同化,封建伦理道德的烙印十分明显,在婚姻缔结原则、婚姻形态和婚姻缔结程序中都具有强烈的宗法性。土家族婚俗中的宗法性因素至今仍有其残余形态,对此应加以改造利用,以利于土家族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通过考察江西安义县农村"闪婚"现象,发现"闪婚"是家庭经济模式制约下的一种选择,而传统习俗、家庭权力规约也构成了"闪婚"的推动力量,并非一定是现代价值理念的渗透和传统文化的衰弱所促成。特定的家庭经济模式隐含着对"闪婚"的一种功能性需求,有着微妙的"互嵌"关系,而"闪婚"之后夫妻双方一体的经营方式又进一步型塑、强化了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因而"闪婚"未必导致"闪离"。所以,从传统到现代的"闪婚"模式,并非是一种线性的单向度变迁,而是相互嵌入、相互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