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140篇
社会学   116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滇游记》是徐霞客“游道”日臻成熟时期的作品。在此期间,徐霞客由悟“道”而得“道”、践“道”,构建起“游道”的基本框架。徐霞客对“游道”的总结,让他的游历超越了明末“游逸嬉玩”的整体社会背景;以“五伦”为基的“游道”,教会我们处理旅游人际关系时应“尚义守信”;以“逸”为终极目标的“游道”,教会我们旅游的归宿不是物质享受,而是精神圆满。当下,应借全域旅游发展东风,引导游客加强“游道”建设。  相似文献   
352.
353.
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其对外战略正逐渐成形。拜登政府表示将以同盟关系为基础重建美国的领导力,在东北亚地区继续推进印太战略的实施。美国东北亚政策的调整与变化,被普遍认为战略指向明显,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将继续利用台湾问题对华进行战略牵制,中美关系仍处于其东北亚政策调整的核心。拜登政府将巩固与日本的盟友关系,这一倾向也得到了菅义伟政权的积极回应。朝鲜半岛问题的走向尚未明朗,缺乏沟通和协作的氛围。受制于国内因素的影响,拜登政府对外修复盟友关系、布局战略重组并非易事。鉴于美国在东北亚的政策调整,中国必须正视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一地区的推进,而且对于中国周边安全稳定也至关重要,中国要积极做好应对。  相似文献   
354.
在与汪精卫政治关系的变化过程中,胡适曾一度将汪精卫视为南京国民政府中文治派的代表,以诤臣、诤友的身份襄助之,期望他能通过凝结坚强的文治势力,与蒋介石的武治势力相抗衡,推动中国政治走上民主宪政轨道。但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胡适与汪精卫在处理中日问题上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在民族主义的取向上,分歧渐趋明显,最终在政治上与之分道扬镳。梳理胡适与汪精卫政治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诠释胡适的民族主义情怀,从另一视角解析胡适的自由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355.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来,对日政策上经历了执政前和执政后两大时期。在执政前,中共对日政策的主要特征,就是动员一切力量,坚决反对、抵抗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党政策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成为执政党,对日政策既体现在政党外交方面,又体现在政府外交方面。中共和政府通过以民间促政府,实现了中日邦交。实行改革开放后,又积极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经济支持,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促进了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冷战结束后,面对纷纭变换的国际形势和中日关系,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又适应时代变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中日关系的定位和发展,使中日关系不断深化,形成了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356.
中国共产党对拉美的交往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之初。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拉美各国共产党及进步人士的友好往来拓展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共的对外交往陷入停滞。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与拉美各类政党和政党组织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交往格局。受国际和国内局势影响,中国共产党对拉美的交往进程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独立自主、不干涉内部事务是中共与拉美政党互信的前提。互鉴共进、共同发展是新时期中共与拉美政党交流的主题。新时期中拉党际往来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57.
1973年石油危机与日本中东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限产提价,造成石油危机,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施加压力。日本石油严重依赖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国内立即陷入危机,不得不与美国反复磋商,最后在美国的默许下发表了基本符合阿拉伯要求的声明。日本对中东政策的调整,是在对中东石油的需求和受美国控制的夹缝中进行的。日美关系是战后日本对外政策的基轴,冷战中如此,冷战后亦如此。  相似文献   
358.
因民族关系不和谐引发激烈的民族矛盾,是当今世界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影响我国民族关系的因素增多,民族矛盾突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而且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可能会造成威胁。因此,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对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9.
情感交流是家庭代际关系中较难衡量、研究也相对薄弱的一个层面,父母子女间的亲密交往和情感沟通不仅有利于增进家庭成员的健康,也有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利用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基于独生子女的生命历程视角,从方式、强度、内容和方向四个维度,实证分析中国城市家庭的代际情感交流状况,特别关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以及子女生命历程中重要事件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独生子女与父母的代际情感交流更密切,但交流方式与强度受到居住距离和流动特征的影响;就业、婚育事件虽会降低青年与父母同住的可能性,但也会增加见面和通讯频率。父母的资源和需求等特征对代际情感交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60.
冯峰 《齐鲁学刊》2008,3(2):93-96
发展中欧关系与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并行不悖的两大政策目标。对于进一步发展双方关系,中欧之间既有利益基础也有战略共识。但是,中欧关系并非没有摩擦,双方关系远没有超越意识形态冲突。加快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消除隐藏在中欧关系中的一个结构性矛盾,有利于掌握发展中欧关系的主动权。必须强调,中欧关系的发展可以转化为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而不能以损害推进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主导权为代价。因此,在发展中欧关系的同时,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