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6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37篇 |
理论方法论 | 5篇 |
综合类 | 98篇 |
社会学 | 4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华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81-91
社会转型期,在充满不确定性和社会风险的状况下,原子式个人必须独自承担社会风险与苦难.苦难,是河南乡村民众人生的危机和生命转折,成为他们反思自我、发现宗教之功能与意义的主要契机.由于佛道衰微及基督徒传教的主动性强,处于社会底层的乡村民众接触基督教进而改信基督教的可能性较大.但面对社会苦难,乡村基督教所能提供的只是赋予苦难以意义,并互相帮助以减轻个体所遭受的苦难.面对造成社会苦难的原因,基督教所能解决的是极其微小的部分.换言之,政府有更大的空间与社会资源来帮助乡村民众应对社会苦难. 相似文献
52.
金立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36-38
符号拜物教是符号世界的一种异化现象。数字化迷信是现代符号拜物教的主导形式。数字化符号拜物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数字化犯罪、数字化病毒、数字化黑客、数字化沉溺等。数字化符号拜物教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3.
王传满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61-65
明清徽州社会对佛教和道教是比较排斥的,但佛教教义对妇女却特别有吸引力。明清徽州大量的节烈妇女,过着一种极为幽闭的生活,必然要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她们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其形式以在家吃斋、诵经、奉佛为多,也有入寺烧香及出家为尼的。她们信仰宗教的动机包括消弭痛苦、抵抗逼嫁、祈福禳灾及寄托来世等。她们正是通过对宗教的信仰来抚慰失去亲人的创伤,祈求未来的平安,从而达到自我心灵的安慰。 相似文献
54.
谢卓婷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3):81-83,87
张承志是一个以信仰为文的作家 ,信仰作为一种特殊而抽象的精神取向和价值提升 ,已成为贯穿作家为文为人始终的诗意积淀。本文以张承志的小说为切入点 ,试从“意义求取”、“时间哲学”、“沉醉体验”等三个维度对张承志的宗教人格做出宗教诗学的内部深层透视 相似文献
55.
田云刚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6):641-646
通过考察晋城市金村镇道教和佛教文化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宗教文化具有某些保护和激活作用,农村宗教文化中的某些思想观念对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农村科技、教育、社保和文艺的发展对农民的宗教信仰具有某些抑制作用,但农村科技、教育、社保和文艺发展中的结构性缺失,则为农民的宗教信仰留下了空间。农村家庭小型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民单身族的存在,对农村宗教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6.
曲晓范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50-55
清末民初,在中国东北吉林省境内曾出现了一个以长春郊区双阳灵岩阁为总据点的黄天教派,该教派活动一度曾波及吉林省和奉天省(今辽宁省)的许多地方,影响至整个中国北方地区.本文旨在对这一时期黄天教派在东北的流行和传播情况进行考察,力求勾稽出黄天教在中国东北流行的社会背景因素,进而弥补学术界对黄天教研究的缺失,并以此丰富中国东北地方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7.
赵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0-74
在中国现当代学术语境中,"宗教文学"的研究从概念、问题、理论到具体实践都存在较多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是研究者往往致力于宗教与文学关系的探讨,而忽视了宗教文学本身的研究。中国宗教和宗教文学都具有独特的自性,"中国宗教文学史"的建构必须符合这种对象属性,而"宗教性"的内涵标准和"大文学"的文体观念,正是构建民族本位宗教文学研究的重要原则之一。作为中国宗教文学史重要阶段的"魏晋南北朝道教文学史",尤其可以体现此一原则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8.
论宗教与迷信的联系和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迷信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联系 ,但他们在性质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具体而言 ,在构成要素上 ,宗教是具有内外要素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而迷信则是一种粗俗和零散的思想意识 ;在内在属性上 ,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它对世界与人生的终极问题作出回答 ,属于形而上思想领域 ,而迷信是一种意识活动 ,力图解决个人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属于形而下的工具范畴 ;在目标指向上 ,宗教探求生与死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而迷信则关心此时此地的现世 ;在社会功能上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可供实践操作的道德体系或评判社会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 ,而迷信只是一种简单、直接、非理性的心理调节手段 ,正是由于两者间存在的根本差异 ,最终使宗教成为人类文明的结晶 ,而迷信只是人类非理性的蛮性的遗留。 相似文献
59.
侯志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287-1291
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信教的比例从绝对数来看已经不是少数,宗教与大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近,宗教暧昧现象日益普遍。高校应坚持宗教与教育分离、宗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切实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0.
从龙王信仰看研究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俗研究中 ,对“迷信”现象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民间信仰是虚幻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却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同时 ,民间信仰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对于类似龙王信仰一类的民俗事项的研究 ,不但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历史 ,而且通过深入研究还可以使我们弄清传统信仰的生成机理 ,为社会主义时期的移风易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