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4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近年来,学者对以西方哲学的概念、问题和理论框架裁剪中国古代文献、解读中国思想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要重建中国哲学的话语系统、创新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在这一工作中,回归到中国哲学的固有问题是重要的途径。根据中国古代哲人的总结可知,道、天、物、王、人是他们的主要致思对象。古代哲人试图对道、天、物、王、人及其之间关系的各种困惑给予一个根本的解决,于是产生了中国哲学。关于道、天、物、王、人及其之间关系的各种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固有问题。  相似文献   
72.
"仁"和"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范畴,在一定意义上,儒家文化可被称为仁孝文化。对于"仁""孝"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很多学者进行了阐述,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汉唐学者多认为孝是仁之本,孝在先,仁在后;宋明学者则倾向于认为仁是孝之本,孝是行仁之本。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在"良知"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了仁和孝,他认为仁是良知之理,与良知不可分割,孝是良知与物(事亲)相感发出的表德。在仁孝关系方面,王阳明既沿袭了程朱的观点,又进行了新的阐发。他认为,仁是体,是孝的人性依据,孝是仁的发用流行,且是仁的先发。仁发用为爱,孝是爱亲,在所有的仁爱中最为真诚深厚。仁爱具有普遍性,但往往因条件受限而无法实现。在此情况下,王阳明认为应遵循"优先原则",孝被置于最优先的位置。  相似文献   
73.
从历史生成与文化影响的角度,论述、分析南社苏州诗人的杰出代表黄人为人处世、诗歌创作的特点,并对黄人的价值、地位作出新的评判。  相似文献   
74.
在《红楼梦》的丫头群中,袭人向来是颇具争议的一位,褒扬极少,贬斥居多。以为身处奴隶阶层的袭人自有她的“痴处”,不可仅凭“叛逆与否”这样的暴力符号将其一棒打死,否定她人性的优点与存在的个体价值。应从人性本真的角度出发,客观地看待这一人物,观照她的生存处境,尊重她的爱情,发现她纯良、宽厚的美德,使其形象分析更趋合理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75.
马一浮的诗学观是面向传统的;朱光潜的诗学观是面向现代的.诗学方法上,前者侧重整体思维的综合性;后者侧重个体美感经验的分析.无论是以中化西,还是以西化中,最后得出的是一个重构的新的体用(中西互为体用)关系.诗的创作上,俩人似乎都非常强调作诗需要有涵养工夫,但马有玄学倾向,朱则偏于科学.尽管有这些不同,但都丝毫不能抹杀两位学者思想系统的中国立场.诗教观上,马朱则还有形而上和形而中的分别;马的诗教偏向主仁,朱的诗教偏向主情.二人的诗学观甚而是文化观都可以说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76.
雷纳·韦勒克拥有多重学术身份,长于实践是其治学的独特优势。他基于科际整合的视野所取得的研究实绩广涉文学研究与其他学科、其他艺术门类等诸多层面,从而为文学研究提供了诸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77.
孔子的人-心秩序观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理想人-心秩序的特点是安与乐;其二,理想的人-心秩序必须依仁守礼;其三,理想人-心秩序的实现要坚持学与思的互动。  相似文献   
78.
孔子所说"知仁勇艺"的心理与教育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所说的“知仁勇艺”,既与教育有关,也同心理相符,即“知”(智)相当于智育、认识;“仁”相当于德育、情感;“勇”相当于体育、意志;“艺”相当于美育、艺术心理。四者既是四特征的人格结构理念,又是四因素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孔子从知(智育)、仁(德育)、勇(体育)、艺(美育)的意义与目的、内容与任务、途径与方法等方面作了论述和分析,提出的观点和举措,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9.
孔子的美学思想强调个体追求的超越性,这种思想来源于殷商神权文化和周朝的礼乐思想。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对人生意义的形而上追求。孔予以"仁"来解释"礼",賦予了"礼"以新的生命力。个体通过把"仁"体现在"礼"中,完成了个性的塑造,也由此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这既突出了人的个性发展的要求,又使这种内在要求能在更高的目标中得到体现,从而使个体的存在有了超越性,使日常生活审美化。  相似文献   
80.
合川钓鱼城忠义祠所藏明代"五岳山人"诗碑、"铜梁山人"诗碑是国家珍贵文物,也是陈文烛、张佳胤蜀中交游的重要见证,更是判断二人行年的重要凭据。从陈、张二人及从游者史修的仕宦经历看,诗碑作于万历三年,而不是张森楷先生推定的万历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