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0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13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14篇 |
理论方法论 | 31篇 |
综合类 | 537篇 |
社会学 | 68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61.
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及宋代通语音变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穷尽考察宋代四川诗人用韵 ,系联韵字统、计押韵组合 ,得到宋代四川诗人用韵 17部系统。与宋代通语 18部韵系比较 ,四川诗韵合并了真文、庚青两部成为真青部 ,此外与通语韵系相同 ,通语韵系的主要音变也在四川诗人用韵中存在 ,因而四川诗人用韵系统是通语的西部变体。 相似文献
762.
俄语专业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营造良好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俄语学习环境、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俄语热情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俄语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在俄语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俄语教学工作者应紧密结合俄语教学的特点.深入学习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科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俄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63.
宋岳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109-112
从文艺学美学的角度出发,根据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程序”(也可称为反常化程序)理论,分析了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语言方面的反常化现象,其表现为反衬、重复、比喻、含混、抽象事物具体化等手法的使用。伍尔夫的作品之所以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是由于她在作品中使用了陌生化程序。 相似文献
764.
杨雪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3):137-138
俄罗斯人姓名的全称是由名字、父称和姓三部分构成的。在应用时要视情况用全称或名字+父称或只用名字。而且俄罗斯人姓和名字都有不同的来源。本文从其构成、变格、来源、用法等几个方面对俄罗斯人姓名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765.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俄国形式主义在我国传播与接受是在后现代语境中展开的。在这一语境之下,俄国形式主义一方面因和后现代文学观念抵牾而受到訾议,另一方面因其对文化研究的救弊作用而在文学理论批评的重建中被重新发现价值。俄国形式主义在我国1990年代以来传播与接受从"抑"到"尊"的走向表明,我国文学理论批评正从现代型向后现代型转型,并进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66.
关于20世纪俄国现代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实现现代化———由传统的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20世纪俄国历史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苏联虽未能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但现代化进程使国家发生了根本改观,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发达的工业强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所有这一切对战胜德国法西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了在冷战期间与美国的核军备平衡。 相似文献
767.
张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2):154-155
修辞是有效地运用语言,使语言能很好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扎实的语法知识为基础,还要有必要的修辞能力。本文以写作能力与修辞能力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阐述了在俄语写作过程中培养修辞意识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8.
刘秋彬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2):100-104
五鹿诗社得名于郜焕元所编《五鹿诗选》,是清初以大名府为中心的诗人群体。诗社成员多生于仕宦之家,入清后通过科举跻身仕途,属于清初"纱帽"诗人。诗人之间基于家族、姻亲、同学等关系,交往频仍。他们以地缘为纽带,以读书、游园、留别为契机,流连唱和,形成规模庞大的诗人群体。诗社成员以郜焕元、袁佑、窦遴奇三人成就最高。他们诗歌的思想、内容或出于时忌或囿于眼界,介入社会的程度不深,易代之际的民族矛盾与阶层冲突在诗歌中少有体现,缺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亦缺少鲜明的艺术个性。诗社诗人与地方官吏及游历诗人相互砥砺激发,一起有明一代地方诗坛之衰,共同营造了清初大名诗坛盛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