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9篇
统计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The paper considers a new family of explicit or fully operational two-stage Stein or hierarchial information (2SHI) estimators for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and provides an expression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isks of these estimators and the usual Stein-rule estimator when the variance of the disturbance is small. The condition under which the 2SHI estimators have smaller average MSE than the Stein-rule estimator is also given.  相似文献   
42.
在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施蛰存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小说创作,表现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将人物的心理过程展现得细腻曲折而富有层次,对人的无意识领域的把握和分析堪称独步,是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43.
史量才是旧中国杰出的新闻事业家,他坚持“国格、报格、人格”,从事新闻事业。他具有独特、坚定、先进的传媒观,对我们今天的传媒业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论述了史量才传媒观的四个特点:经济上独立、政治上自主、开拓精神和高度责任感,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循义以求利、注重媒介自律、全面发挥媒介功能、定位于市场自由人人格形态。  相似文献   
44.
《高丽史.乐志》中的“唐乐”,含有大量北宋年间的曲词,清代以来,一直是词曲研究者的关注对象之一。但对其由宋传入高丽的时间,学者们基本同意它大致是宋徽宗年间所赐大晟乐。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则进一步考证了唐乐的确切传入年代,认为应为政和七年二月,该结论在目前学术界尚未见论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又简单论述了该结论的确立对大晟词研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5.
史达祖(梅溪)是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其咏物词历来享有盛誉。解读史达祖全部咏物词可以发现,其咏物词以体物为主,与柳永、苏轼相近,而与周邦彦、姜夔貌同实异。从内容来看,其大多数咏物词没有太深刻的寄托,只有部分作品寄寓了较深刻的情志内涵,少数作品则具有富于理趣的特点。给梅溪咏物词带来声誉的是其“凝情观物式”的创作姿态及其精湛圆熟的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46.
20世纪史湘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期对史湘云的研究很薄弱。改革开放以后,关于史湘云的研究才开始热起来,诸如史湘云究竟是禄蠹还是叛逆,“是真名士自风流”怎样成为史湘云性格的主导面,她的形象的悲剧意义,以及她在曹雪芹佚稿中可能的结局,等等,学术界作了多方面的探讨。这些认识,对于我们把握史湘云个性特点不无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7.
根据宋史的权威史料和四明史氏宗谱的记载,说明南宋右丞相史嵩之起复问题的真相,太学生们说史嵩之“闻讣不行”、“匿丧罔上”、“无父无君”、“视父死如路人”等等纯属造谣中伤。  相似文献   
48.
汉魏两晋四言诗的新变和体式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言诗随着语言的发展实字化以后,由于单句语法意义的独立,失去了诗经体四言丰富多变的富有节奏感的句序。而在汉魏到两晋长达四百年的重构体式的探索中,实字四言所找到的新句序主要是与二二节奏最相配的对偶及排比句的连缀。对偶的单调性和高密度造成了使用单音节虚字和连接词的困难,使四言最适合于需要罗列堆砌的内容,自然就成为颂圣述德应酬说理之首选。于是,向诗经的风诗和小雅寻求减少对偶,自然承接的句式,就成为必然趋势。但陶渊明复归诗经体的成功,却说明实字四言重构体式的失败。玟是东晋以后四言衰亡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9.
西汉前、中期,整个社会笼罩着一股天人感应神学思潮。作为史学家兼思想家的司马迁,也以“究天人之际”为其撰写《史记》的宗旨,这自然引起后人对他的天人观的关注。纵观《史记》一书,无论是谈论王朝更替的历史大势,还是叙述具体人物的成功与失败,司马迁都充分肯定人为的作用,体现了一种重人事的思想。《史记》在一些篇章中,还对天道进行了质问,肯定占星活动与时代战乱密切相关,并对统治者求仙长生的荒唐行为做了揭露和刺讥,如此等等,都反映了司马迁具有较为明显的天人相分的思想。但是,司马迁重人事,疑天道,却从未否定过天命的存在。《史记》鼓吹的“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王权先天注定论和圣王同祖于黄帝的“报德”思想,肯定灾异之变与人事的密切关系,以及对怪诞故事的记载等等,都充分说明司马迁对天命王权和天人感应思想是做了一定程度的宣扬的。因此,我们对司马迁的天道观要有一个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在肯定其重人事思想之积极内蕴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他还没有完全摆脱这种天人感应时代神学思潮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