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82篇
社会学   2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本文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对"对"字句的一个小句式──相对关系"对"字句作了初步的系统研究,探讨了这个句式内部各结构项的特征和句式内部的联系与制约关系,提出了句式系统性及其研究方法的新课题,对句式研究的方法作了一番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2.
《诗经·周颂》作为儒家经典中的颂神歌辞,具有典范意义,在儒家思想规范之下,郊祀歌辞制作者们自觉把经典作为模仿对象,在使用词汇上逐渐体现出抛弃“子史浅言”而归于“典诰大语”的特点,即在创作中所使用的词汇要来自于儒家经典.尽管如此,若将《诗经·周颂》与汉魏六朝郊祀歌辞相比较,汉魏六朝郊祀歌辞无论是句式还是韵式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相似文献   
123.
《阅读与作文》2009,(6):11-12
There引导的句子是一种倒装句,表示事物的存在。在therebe句型中,there为引导词,无明显的词义,动词“be”表示“有”或“存在”的意思,主语(名词)在谓语动词be的后面,谓语be的形式随主语的单复数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4.
文章对《修辞学习》1996年第4期发表的《浅谈语境对复句的制约》进行了商榷,认为该文提出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只有第三节体现了语境对复句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5.
七言诗源于楚辞体,是现代学术界大多数人的看法,其中一个重要材料就是沈约<宋书·乐志>中录有<今有人>一诗,是由<九歌·山鬼>改写而成.但是,两首诗之间的改写关系不能看成是两种文体的演化.从本质上讲,楚辞体与七言诗是两种不同的诗体,后者不可能是从前者演变而成.楚辞体在汉代沿着两条路线发展,一种是以楚歌的形式和骚体赋的形式继续存在,一种是变为散体赋中的六言句式,而七言诗的产生自有其独立的过程.在中国文学史上,各种文体在形成过程中受其它文体影响是很自然的事情,小说与戏曲、诗与词、词与曲之间都有影响关系.但是在进行文体影响研究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比较双方在表面形式上的异同,更要关注不同文体之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6.
西宁方言中存在着“X呵X(唛),S”格式的转折复句。本文分析了这一句式中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及其紧缩形式,探讨了该句式中分句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27.
英语SVOC句式与汉语兼语式句子对应类别动词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任何语言中,动词都是构成句子的关键。动词的逻辑表现力很强,它能决定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英汉均有SVOC句式与兼语式这样相同的语言结构,原因就在于动词V这一主要成分上。文章围绕动词的对应类别,详细论述英汉各自在SVOC句式或兼语式中所用结构及所表现的意义,并进行了SVOC句式与兼语式句子层面的对比。  相似文献   
128.
129.
在中英语言比较研究中,少有对英语复合句与汉语句式的结构进行类比研究。本文以直观的表格形式对两类句式结构展开比较,旨在为中英句式比较找出更多共有和相异的规律,为中英文翻译与写作提供更直观、准确的比较平台。  相似文献   
130.
英语书面表达是一项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题型,涉及到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运用、语法项目的考查、上下文逻辑关系的梳理及学生驾驭语言的综合能力。大部分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篇幅的文章,可以记忆相当数量的词汇,甚至可以通过自学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语法知识,可是一遇到书面表达,就感到老虎吃天,无法下爪,更多的时候是用中文的思维来诠释英语,写出来的书面表达面目全非,让人无法理解。鉴于此,笔者把多年的书面表达的教学经验整理出来与各位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