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0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397篇
社会学   111篇
统计学   7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31.
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改革的深化,苏州农村养老模式出现了由家庭为主向家庭与社会并重方向的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社区养老的作用得到增强,一种带有区域特征的农村养老机制正在形成。目前这种养老机制还不够成熟和稳定,需要通过制度、政策等层面的改进和创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32.
建设项目承包合同的不完全性、信息的非对称性以及承发包双方的信用危机共同作用,产生了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以及由此引起的非效率性问题、本研究采用动态博弈理论,建立了以政府机构为主导地位的,承发包双方针对施工条件变化,围绕着工期、合同价变更的不完全合同模型.研究表明,通过确定合理的施工条件、工期、承包价及合同变更规则,承包合同可以引导承发包双方投资,避免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实现社会福利最优、  相似文献   
833.
834.
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不仅在总体思维模式、基本理论框架、基本概念系统和主要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某些本质的一致或相通之处,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实实在在的事实联系或学理联系.所有这些"联系"、"一致"或"相通"都清楚地表明:庄子诗学思想是海德格尔诗学的一个重要的"秘密来源".  相似文献   
835.
从我国新刑法中确认的危险犯条款中进行分析 ,得出了危险犯所具备的四个特征 :行为人主观上有危险之意图 ,即恶意危险、行为人必须已着手于危险行为之实行、行为人的危险行为未发生实害结果、危险犯具有法定性。  相似文献   
836.
本文介绍了数字地图的基础上,实现地域三维柱状显示的原理和方法,文中详述了消隐方法的选择,地域平面多边形数据结构的建立以及多边形分解和图形的拓扑排序,对数字地图矢量化的组织和处理数据作了尝试,为地学领域显示三维图形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37.
中国企业的游说行为及其伦理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志龙  高海涛 《管理学报》2006,3(5):560-568,579
游说是指企业通过各种途径与政府官员进行沟通,力求在政府政策和立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反映本企业的利益和要求。企业的游说行为在本质上不是邪恶的,而是一种对社会负责的行为。文章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一个企业游说行为的框架,然后通过与十多位企业高层进行深度访谈,探讨了我国企业游说的途径及其潜规则。针对访谈中发现的伦理问题,分析了我国企业游说行为的伦理,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游说行为伦理问题的可行步骤。  相似文献   
838.
潜规则既不同于作为正式规则的成文的法律法规,也不同于不成文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则,它是交易双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对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进行变通得来的、负面的、隐形的规则.社会交往中的潜规则主要有:社会交往中亲疏有别,讲关系;公私不分,讲究人情交换的风气泛化到公权力领域;注重情理,不看重规则.这些潜规则消解了对法律的信仰,促进了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潜规则作为规则,要靠正式规则来破解,要发挥正式规则的力量,使潜规则失灵.同时,潜规则作为一种政治文化,要靠公民文化、廉政文化和法治文化来取代.因此,可以考虑双管齐下,同时从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着力,设计破解社会交往潜规则及其消极影响之道.  相似文献   
839.
违法性意识反映了行为人对法秩序或法整体的人格态度。违法性意识在一般情况下是由社会危害性意识决定的,但特殊情况下是可能单独存在的。而且,在某些行政犯的场合,行为人缺乏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必然会造成社会危害性意识的缺失。在我国的犯罪构成主观要件中,社会危害性意识应在认识因素中占主导地位。违法性意识对认定故意犯罪具有补充价值,对认定过失犯罪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40.
择校的人本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兆萍 《南方人口》2004,19(2):37-41
优质教育供给和需求的严重失衡是择校热产生的根源。本文以优质教育的需求为着眼点 ,反思马斯洛需要理论 ,认为需要的发展过程不是直线渐进式的 ,而是呈现出螺旋式循环上升趋势 ,并以此对择校热进行人本经济学分析 ,提出家长生理和社会安全需要是产生择校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指出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是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