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309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11.
近年来,有学者以罗素的"形式蕴涵"为工具,对化解蕴涵怪论反例的进路又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但仔细分析其化解过程及方法,实难说取得了预期的成功.因为形式蕴涵在根子上就无法解决蕴涵怪论问题.蕴涵怪论的根源不在于逻辑的形式化语言,而在于实质蕴涵与日常"若,则"句差异过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2.
Mentoring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o be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women's career success and progression, but women often struggle to access mentoring networks that can help sponsor and develop their careers. Formal mentoring programmes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women help overcome this challenge, but such schemes may at the same time reinforce masculine discourses which position women as deficient in relation to the invisibly male norm that is implicit within contemporary working practices. Drawing on a formal women‐only mentoring programme built on gender‐positive goals to empower women to ‘be the best they can be’ within the events industry,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extent to which such programmes can both challenge and reproduce gendered discourses of business and success. Interviews with mentors and mentees illustrate how such programmes make gender visible within business and individual careers, but masculinist underpinnings of organizational discourses remain invisible, unacknowledged and thus largely unchallenged.  相似文献   
113.
知道者悖论提出之后,许多人归咎于前提当中所包含的认知封闭原则。克罗斯提出的知识知道者悖论表明,即使没有该原则,悖论仍然会出现。从而从形式技术的层面为认知封闭原则进行了辩护。这项创新性的工作推动了知道者悖论研究的发展,值得积极关注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14.
科学伦理悖论是伴随着科学实践活动的逐渐深化而产生的,是科学事业的"人为的"、"为人的"价值活动与科学对于真理的不断追求之间的矛盾的产物。大科学时代科学伦理悖论消解途径的选择,既不能遵循"科学伦理无涉论",也不能遵循"科学伦理负载论",而要超越这两种对立的科学伦理观,只能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指导,选择一条二元融通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15.
翻译:归化与异化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论争源远流长;从崇尚归化到提倡异化,并把异化翻译当作激进地抵抗归化翻译的手段,当代译者(学者)们似乎走向了文化诗学与意识形态上的觉醒。但必须认识到的是,翻译从其本身概念内涵上看是归化与异化的悖论;归化与异化对立统一于翻译过程,它们矛盾对立但并不对抗,在实际的翻译中它们是共生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16.
克尔凯郭尔“相信”有一个悖谬的世界,他相信荒谬的力量,相信不相信,以此磨炼他的意志。他引用圣经中亚伯拉罕的故事,说明信仰就是对不可能之事所报的热情。但与一般的有神论不同,克尔凯郭尔认为信仰也同时是一个与上帝搏斗的过程:他不是无神论者,但是他信神而又与神过不去,使理解成为一件不可思议之事。这种态度,使克尔凯郭尔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与黑格尔不同的纯粹个人的世界,强调精神的个性与纯粹性。  相似文献   
117.
翻译源自语族间交流的愿望,而交流的复杂性在于,各民族都有其个性化的生存式样。民族生态的地域性,民族心理的别致性,民族文化的承传性,民族语言生成的历史性,民族语言结构的复杂与独特性等都限制着译者对原文信息的解读与重现,甚至非本族语言形式不能透彻地、淋漓尽致地表达原文。因此,如何达到两种语言与文化间的有效沟通,始终是翻译者与研究者思考的问题。文章运用综合文献分析法,从历时性视域,以语言的自然性特点与多样化生态为分析层面,探视翻译的开放性与"忠实"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18.
在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日益凸显出来.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已经看到科学技术具有了为现状辩护的功能,哈贝马斯通过他的理论逻辑,揭示出科学技术是如何由其自身成为了意识形态.并且提出通过交往活动的合理化,来克服技术的异化,重建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9.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organisational play becomes a managerial tool to increase and benefit from undecidability. The article draws on Niklas Luhmann's concept of decision and on Gregory Bateson's theory of play to creat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decision and undecidability. With an empirical point of departure in Danish public school policy and two concrete examples of games utilised in school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nalyses how play is a way for organisations to simultaneously decide and also avoid making a decision, thus keeping flexibility and possibilities intact. In its final sections, the article discusses what happens to conditions of decision-making when organisations do not just see undecidability as a given condition, but as a limited resource indispensable for change and renewal. The article advances discussions of organisational play by exploring the consequences play has for the very conditions of organising and for key concepts in organisa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120.
“奥菲悖论”已困扰了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一百多年的时间,使其一直陷入“劳动力商品化—劳动力非商品化—劳动力再商品化”的矛盾循环之中。在20 世纪90 年代福利国家所掀起的以社会投资理念为核心的改革热潮中,福利国家更加注重社会成员自身能力的开发、积累与激活,促进机会的平等,实现了社会政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超越了“奥菲悖论”所设下的迷局。通过借鉴西方的社会投资理念,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着力点应聚焦于转变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定位,并着重构建儿童与家庭福利政策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一体两翼”的现代社会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