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汉民族人口中的同姓名现象越来越严重 ,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姓氏过于庞大。由于汉字姓氏中 ,绝大多数是单姓 ,而常用汉字的数量有限 ,这就必然限制了姓氏的数量。因此 ,中国人的同姓名问题的症结 ,与其说在于单名 ,不如说在于单姓。为了摆脱这种两难的境地 ,就要考虑增加双字姓甚至多字姓 ,通过变换字的排列组合来创造姓氏 ,而创造姓氏的途径则是姓氏分流 ,同时 ,通过改变姓名结构 ,区别构件功能 ,改革我国汉民族的姓名制度。  相似文献   
32.
吴简中的“步侯”、“吕侯”,分别为临湘侯步骘、番禺侯吕岱的封爵称谓。这种在封爵称谓中使用受封者姓氏的情况,秦汉时期还极为少见。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逐渐普遍化的倾向。王爵、公爵、侯爵甚至男爵的封爵称谓中,都有使用受封者姓氏的现象。此现象在南、北政权中都有存在。这种现象既是此时期世家大族强大、家族姓氏受到重视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也会进一步推动姓氏在社会等级识别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家族相关的、带有私有属性的姓氏,其使用范围从官职扩展到封爵等国家公器上,说明家族等私人势力对国家事务影响的增强。  相似文献   
33.
本文选取沙马、施袁喜、鲁娟等几位彝族青年诗人,分别从诗歌意象、文化内涵、语言特点等方面对他们的诗歌进行简单评析,力图通过他们的诗歌概括一些当下彝族青年诗人创作的特点,展现彝族汉语诗歌的一些面貌。  相似文献   
34.
沙儒诚率首届中国留学生前往埃及并担任指导教师,他在埃及所做的贡献主要有五方面:一、沟通云南回族与爱资哈尔大学及埃及官方的联系;二、成立爱资哈尔大学中国学生部;三、指导学生学习;四、投入抗日宣传工作;五、攻读教育硕士及演讲。  相似文献   
35.
元代名曰沙剌班者较多,且出自不同族源。但因重名之故,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与修《金史》、卓具才华的是唐兀氏沙剌班,取汉名刘伯温,与时人常有诗文交谊。曾任帝师和奎章阁大学士、位高权重的是畏吾儿氏沙剌班,《元史》中对此人记载较多。此外,《书史会要》提到的善写大字的蒙古氏沙剌班,与畏吾儿氏亦恐非一人。  相似文献   
36.
臣瓒《汉书音义》研究是《汉书》旧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向为古今学者所重视。臣瓒姓名存在六种不同说法,迄今尚无定论。朱希祖曾提出臣瓒为“裴瓒”说,而其文在海外已难寻觅,这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项研究在海外的顺利进展。朱希祖认为,裴氏为河东名门望族;裴瓒之官职“秘书郎”与“中书郎”职可互通;《晋书·裴瓒传》不载其集解《汉书音义》乃因史笔所讳。  相似文献   
37.
7世纪之前日本的社会性质问题历来是史学家争论的问题,此时的日本社会与原始社会解体时的状况基本保持了一致。其突出的表现是经济生活上的部民制、政治上的氏姓制,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共同体信仰。三者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此时的日本——氏族制国家。  相似文献   
38.
英汉姓的语义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表示人的家族系位称号的姓,是标志人类群体的一种特殊语言代码.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姓氏来对祖先表示敬意的国家,而现代史上英语姓的发展速度最快,对英汉姓的起源和发展所进行的语源学、语义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揭示:英汉姓的语义取向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之处.这种共性基于人类的共同性和共知原则.与此同时,在不同部落、社会、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宗教、传统、审美观、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下,英汉姓的语义取向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英汉姓的语义取向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39.
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姓氏汉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即赐姓和改姓。赐姓主要有赐国姓和民姓两种 ,而改姓的情况则比较复杂。不论是赐姓还是改姓原因都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40.
莎菲是受"五四"革命影响而觉醒的新女性.她深刻地感受到个人存在的意义,义无反顾地追求"人"的权利与"人"的爱情;然而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下,这却成了一种悖论.这是一种觉醒的痛苦而非快乐.莎菲"女性"性别的自我发现,让她对男性中心进行了大胆的讽刺与戏弄,虽然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是这种牺牲式的觉醒却实在地充当了先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