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9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利用线性规划的模型,讨论了目标函数增量,影子价格,常数项增量的特征区间之间的关系,从而给出了线性规划中出现“反多而少”悖论现象的充要条件.并将参考文献[1]中情况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小说《夜深沉》中的杨月容是典型的女伶悲剧形象.残酷的生存环境在把她推向人生炼狱的同时,铸就了她抗争的秉性.但抗争结果却没有摆脱沦为有闲阶级享乐工具的命运.从卖唱维生的大杂院大众情人到供有闲阶级享用的剧院明星,再到觉醒后毅然逃出堕落围城回到民间重操旧业以糊口,她像在沉沉黑夜里走了一个"鬼打墙"的怪圈.这是一个不以抗争者意志为转移的命运怪圈.杨月容最终没有走出这个怪圈,却以抗争失败后的反思与觉醒实证了女伶悲剧人生的社会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韵补》引用《国语》共10处10例,这些用例和今传《国语》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反映了宋以前《国语》版本的一些文字异同。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第十三回和第十四回都写到了刘唐醉卧灵官殿,这应是灵官信仰在民间较为普遍所致。有关灵官之名及其事迹、信仰的记载都大量出现于明永乐年间之后,因此,关于灵官殿的细节应视为推断《水浒传》成书时间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出场,阐释了他们的地位、相互关系及其在全书中的意义,指出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真正体现了《红楼梦》的两重悲剧:社会性的残缺和灵性的毁灭,集中表现于宝玉的人生悲剧并投影于宝钗和黛玉人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仁,是相人偶,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所应该恪守的一种伦理。做为儒家核心思想的仁,在论语中多有述及。通过对论语中孔子及弟子仁之论述的分析,来说明儒家这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7.
管琴 《云梦学刊》2014,(2):18-22
章学诚《校雠通义》一书的重点在于论校雠、目录之学,其中申述的关于义例学的观念与《文史通义》一书有着整体的关系。《校雠通义》的义例观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在于《校雠通义》的相关评说体现的关于史著的义例观,第二层在于这种义例观投射在本书的写作上,以其书的自成一体体现出来。章学诚的义例观始终围绕着史书编撰的宗旨与体例展开,《校雠通义》一书充分体现了他“辨章源流”的思想,在论史学、史传、史述、史意的各个环节中,他都强调对源流的清晰把握,并采取了会通贯穿、由博返约的学术方法。作为一部旨在于接续古代校雠学经典的专著,《校雠通义》寓含着“本末兼该,部次相从”的义例观,力图在“洞析幽渺”的基础上摧陷廓清.充分体现了史家的眼光与识断。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与陆人龙在自己的小说中都塑造了众多的女性人物,并对她们持一种赞美和褒扬的态度。但是这两位作家的小说却体现了相当不同的人生理念。在他们笔下,女子或作为不幸命运的承载者,或作为坚忍节烈的人格楷模,表现了相当悬殊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袁鹏  程施 《统计研究》2011,28(9):66-73
 污染物的影子价格体现了污染物的边际减排成本。本文采用二次型方向性距离函数和 2003-2008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工业部门数据,对废水、SO2和烟尘等三种污染物的影子价格进行了估计。结果发现,2003-2008年期间,废水、SO2、烟尘的影子价格或边际减排成本分别为0.0178万元/吨、5.158万元/吨和4.597万元/吨。SO2排污权交易价格相比污染减排成本偏低,影响了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有效运作。污染物的影子价格在不同城市具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污染排放规模、监管强度和污染治理的规模经济性等因素所解释。  相似文献   
20.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主人公"姥爷"杨百顺和"外孙"牛爱国一个出延津,一个回延津,都在不停地寻找。祖孙两代的寻找,不只是形成了一个轮回,更预示了中国平民的千年孤独。小说揭示了平民的人生悲剧与精神悲剧,用平民语言阐释了平民的哲学。但小说也有个别情节不太真实,语言有些"绕",沉迷于自我的叙述方式等有待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