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220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1026篇
社会学   86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林贵 《职业时空》2012,(1):27-29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与某些岗位空缺并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错位,实践教学力度不够,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章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2.
约翰·穆勒的逻辑哲学一直被当作心理主义的主要代表.但是近些年来,西方哲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穆勒的观点和立场实际遭受了误读.事实上,只要更仔细地研读穆勒本人的经典文本,我们就不难发现,穆勒对自己的心理主义做了严格的限定:他一方面断言,作为一项技艺的逻辑学从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学那里获得全部的理论基础,而作为科学的逻辑学广义上乃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又断言逻辑学可以从心理学那里获得理论构造方面的启示.但是他并未一般地主张逻辑学必须从心理学那里寻求理论奠基.  相似文献   
53.
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和道德保障,影视文化则在促进和谐文化的形成、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确保和谐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视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受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用暖心来暖经济.  相似文献   
54.
《诗经·商颂》与《诗经·大雅》中带有史诗因素的祭祀祖先的诗歌,集中体现了商、周部族对自己始祖的歌颂,以及对人类自身价值的发现和尊重,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主体意识的进一步提高——由自然主体转变为社会主体,有了明确的"类"意识。但这种意识是是群体的,因为,这时的个人还没有能力离开集体独立生存,也就不可能产生个体意识。  相似文献   
55.
This article spells out the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and various procedural and methodological subtleties developed over the author's quarter century of sociological field studies of Russia's peasant world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voices from below”—peasant discursive formats that capture, in natural and undiluted form, the evolution of peasant practices constituting the core of everyday life. In particular, the phenomenon of generational sorrow and a special chronological nostalgia that functions as a “social gyroscope” is identified and discursively captured. This phenomenon is noteworthy and useful for its ability to retain a record of the productively longed for past in a rural community's collective memory and thereby influence new peasant worlds taking shape today.  相似文献   
56.
This article examines women’s lived experiences as new activists in social movements. Taiwanese women – many of them housewives – joined the Sunflower Movement, a large-scale protest against a trade pact with China, and a related anti-nuclear movement in 2014.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how new women activists’ everyday political practices mutually construct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s in the Taiwanese context. By ‘making private public’, these new activists use discourses of citizenship and maternalism to connect politics to social issues and daily life. Public participation makes these women feel empowered, and their daily actions transform politics from a set of formal, institutionalized practices to a practical fact of everyday life. This research also challenges the reproduction of a rigid private/public division in previous feminist scholarship that regards family and childcare as a separate realm that hinders women’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 marked break from past accounts, these women don’t separate their caring responsibilities from their political actions. By focusing on new activists’ political action in and through their family and childcare, this research calls into question scholarly discussions that view maternalism primarily as a public discourse for mobilizing women or a visual strategy for collective protest. By considering the disruptive potential of all acts of mothering, this study paints a more complex and nuanced picture of women and mothers as protesters and reveals how activist women’s actions in the family and private social networks can be a central part of maternalist strategies’ radical potential.  相似文献   
57.
王凤仙 《齐鲁学刊》2012,(5):141-144
《多余的话》是文人瞿秋白面对死亡考量自己短暂一生的荒诞体验书写。瞿秋白站在死亡的边缘,终于从"沉沦"中解放,获得了彻底的自由,发现了自己的荒诞性生存状态。命运的左右,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对立,真实自我与社会身份的疏离,失去了精神故乡的流浪,与现象生活的隔膜,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瞿秋白的荒诞感。《多余的话》超越了阶级、政党和各种"名目",是文人瞿秋白源于生命存在的自由言说。  相似文献   
58.
李延明 《学术界》2012,(5):115-119,286,287
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后,为了镇压资本家阶级的反抗和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保留国家机器是必要的。然而,在自我赋予执政权力、自我传宗接代、一党专政的条件下,已经夺得政权的党如果不下力改造这种国家机器,却会成为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的官僚特权阶级,同无产阶级相异化。在中国大陆现有的条件下,要想除去国家这个祸害的最坏方面,必须推行政治民主化。兑现宪法已有的民主承诺应该是第一步。  相似文献   
59.
周春兰 《学术界》2012,(6):174-180,288
在古代道家哲学中,“无”在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中都备受关注,但他们说“无”的侧重点不同.《老子》从追问万物的源头入手,提出了“有生于无”生成论构想;庄子否认了普通的知识及认识方式,提出了“不知之知”的最高认知层次;黄老在改造老子无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建立刑名为前提的无为而治;王弼站在本体论的高度将黄老无为和名教有为进行了整合,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想.“无”经过老子、庄子、黄老学派和王弼的发展演变,已从一个普通的哲学语词上升为万物之本体;“无”主要涉及生成论、认识论、治国论、本体论等方面,这些哲学思想因为“无”而更为深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0.
崔昆 《河北学刊》2012,32(3):162-165
以人为本是当代德育研究的核心话语与崭新范式。目前关于人本德育的理论探索主要是一种限于德育系统内部的抽象理念阐释与具体方法策略构建的研究模式,它尚未真正触及人本德育的根本性问题(如人本德育缺失的社会根源、人本德育实现的根本条件等)。人本德育研究的视角需要有所突破。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政治与德育的关系问题是人本德育的根本性问题,而意识形态与人类基本价值的辩证统一是人本德育实现的根本性条件。只有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才能有效解答人本德育的根本性问题,才能为人本德育奠定彻底、完整的理论基础。人本德育研究唯物史观向度的确立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