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9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传统的中国学者都将伯夷和叔齐视为道德楷模,将司马迁的《伯夷列传》视为对伯夷、叔齐的赞扬。司马迁在《伯夷列传》和《史记》相关章节中的描述却显示伯夷和叔齐并不符合司马迁自身的道德标准。此外,司马迁通过在《伯夷列传》中所展示的种种矛盾,告诉读者历史叙述和历史判断的多重可能性,并由此捍卫了其写史和历史评判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2.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史料,有两种文本解读层次:一个是《史记》记录的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等四子所处时代的“原始”史料;另一个是司马迁以其所处时代形成的结论性语言赋予该传的“当代”史料。而若从第二个层面解读该传,可知将四子合传,除了他们“本于黄老”“原于道德”的共同点,还有本传所称的“黜儒”一面,但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与“太史公曰”中对“黜儒”不置一词,显示他对四子“本于黄老”的格外强调。这种做法,具有调和儒家与黄老关系的作用,有利于“黜儒”之四子学说在汉代的继续传播。  相似文献   
33.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其中25位诗人有一半以上没有文集存世,有些诗人仅有数首诗歌存世,但在域外汉籍中还保存着不少的江西诗派新资料,如《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中有2位江西诗人的佚诗,《续新编分类诸家诗集》则有11位诗人的29首佚诗,为近年来发现的最大宗的江西诗派佚诗。域外汉籍除了有巨大的辑佚价值外,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联珠诗格》对人选的诗歌都有编者蔡正孙的评点,可与同时代方回《瀛奎律髓》评点及刘辰翁的诗歌评点相并观。《联珠诗格》有朝鲜学者徐居正等人的《增注》,这些注释既释事又释意,是东亚学术史上最早的江西诗派诗歌的注释之作。日本汉籍宇都宫由的《锦绣段详注》及月舟寿桂《续锦绣段抄》中有十数首江西诗派诗歌的注释,注释详而精审。总之,这些域外汉籍中所见的江湖诗人新资料,可以丰富人们对江西诗派的认知。  相似文献   
34.
在对刘邦进行评价时,历来很多文人学者忽略了司马迁的"不虚美",而特别看中了他的"不隐恶",造成了对刘邦评价的尴尬。其实,像刘邦这样一个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王朝的统治者,是很难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他的个人品质的。刘邦驾驭全局、举重若轻的雄才大略、审时度势的精确判断力、不拘一格的用人术、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气度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刘邦的狎侮、猜忌等性格缺陷是个性所然。我们今天评价刘邦,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才能得出可靠结论。  相似文献   
35.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以五帝时代作为中国早期国家的开端,此观点并未得到近现代学界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早期国家理论的提出和考古学的新进展,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五帝时代是中国早期国家确立的时期。  相似文献   
36.
司马迁受刑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因为遭遇李陵之祸,李陵之祸只是导火线,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司马迁对汉武帝的不满与批评。关于《史记》的成书之谜,《汉书》明确指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似已有定论,但王充的《论衡》与《文选》的李善注似又否定了《汉书》之说,故特意挑明疑点,以求高明。  相似文献   
37.
作者通过对高Bin《唐诗品汇》所引严羽论诗语,元代摘编《严沧浪先生诗法》,李严《诗辨》的考察,指出在宋末及元代,流传着严氏著作的不同文本,作者通过考察《沧浪吟卷》的版本源流,指出李南叔录本《沧浪吟卷》始刻于元代,并不存在所谓宋刻李南叔录本。民国张钧衡《适园丛书》本《沧浪吟卷》补足元刊本所脱三首半诗。作者发现两个日本本子也载有这三首半诗,并考定此三首半诗的补足时间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前,学术界相信此三首半诗的真实性,作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对于严羽《评点李太白诗集》,作者则认为应是出于伪托。  相似文献   
38.
《五帝本纪》是《史记》最为重要的篇目之一。它是司马迁站在汉代历史的制高点上,以高尚的人格情操、深广渊博的才识,对上古三千年历史的总结,也是史公为人类社会所构建的理想国。《五帝本纪》所包含的大一统、仁德与祥瑞、天下为公与禅让等观念是历史性、当下性、未来性的结合,对西汉文化的建构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子家司马迁与史家司马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 ,[14 ] (《荀子·正名》) 意谓只相信自己的感官所能感觉得到的事物。我们在对《史记》抱持遗憾的同时 ,另一方面却又不能不对司马迁恪守史家原则的做法给予理解。司马迁的这一做法 ,也体现在他对于先秦诸子所作的列传中 ,从而使得这部分列传同时兼有了子家与史家的两重身份。以老庄列传为例 ,司马迁总括老子的学说大旨 ,是“修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又说“李耳无为自化 ,清静自正”。[13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关于老子的思想旨趣 ,学界纷纭由来已久 ,但是司马迁的这两句概括则为千古不易之论。如果从史家的一面看待司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