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4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以林纾成功的翻译为例,分析社会背景和接受者因素对翻译行为的影响,指出衡量译作的价值,不只在看它是否“忠实”于原作,还在于看它是否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有时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相似文献   
42.
苏轼"蜀学"与程颐"洛学"在思想领域中的对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侠 《河北学刊》2001,21(5):76-82
元祐更化后,反变法阵营发生分裂.蜀、洛两党交恶,矛盾公开化.两党交恶,表面上看源于权力之争,而更深层原因则在于"蜀学"与"洛学"在思想领域里的尖锐对立.作者深入分析了苏、程两家对<中庸>这一儒学经典的不同认识与看法,试图阐明蜀学与洛学在哲学思想领域中形成对立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3.
三国是一个经学式微的时代。与魏国和吴国相比,蜀国经学更见衰落。然而,经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蜀依然存在,并且缓慢地向前发展。通过钩稽现存史料,蜀国经学学者十二人,经学著作十五种;学术渊源既有师承今文经学,也有师承古文经学,还有师承融合今古文之经学;经学特点以今文为主,多元并存;经学发展由鼎盛走向衰微,由一元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44.
侯马盟书的内容反映了春秋末年宗族解体的事实,而宗族的解体则是当时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变化,宗法制的周人传统在战乱频仍中逐渐走向消亡。当然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宗族的解体并不是突然分崩离析,盟书仍然强调效忠“宗主”,还提到“宗人兄弟”,说明这个时期宗族的外壳还在,只是它的本质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正是春秋末年社会结构演变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45.
王吉鹏  王敏 《殷都学刊》2007,9(4):154-156
《尚书》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化的元典。深受古典文学浸润的鲁迅与《尚书》存在着难以割裂的或直接或隐晦的联系。首先,在《汉文学史纲要》中,鲁迅从文学史学的角度对《尚书》进行了客观的考察和知识性的介绍;其次,鲁迅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作为"六经"之一的儒家经典《尚书》自然被鲁迅信手拈来地用于多处作品之中;第三,《尚书》作为一部文化元典性著作,其中也包含了朴素的文艺观,它所提出的"诗言志"一说,对后代文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鲁迅对该文艺观也是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46.
宗教不是迷信,它是与科学对立统一的。非宗教徒吃肉、喝酒、性行为时会觉得快乐与马克思提出的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如吃、喝、性行为等等)才觉得是自由快乐的观点是一致的。在非宗教徒眼里,宗教徒持戒(如戒色、戒酒等等)是痛苦的,那是因为宗教徒持戒这些行为不是人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而是节制自己。马克思还指出,如果人使这些机能脱离其它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时,人就与其它动物一样。不管是宗教还是科学,我们都应该超越人的这些动物机能,所以修行之于宗教、钻研至于科学,都是艰难且伟大的。  相似文献   
47.
说甲骨文中的蜀国地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勇 《殷都学刊》2005,3(1):10-12,51
甲骨文中的“蜀”,学者多谓此即古代巴蜀之蜀。然四川成都平原上的古蜀国与中原相距遥远,殷商时代考古文化面貌亦与中原相异,不像是甲骨文中与殷商王朝联系颇为紧密的蜀方国。通过对文献和商周甲骨金文的深入研究表明,殷周甲骨金文所见之蜀当在今河南长葛市,与四川成都平原上的古蜀国并非一事。  相似文献   
48.
郑明璋 《唐都学刊》2005,21(3):94-9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既是一部目录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的文学观念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其一,坚持汉学正统观念,恪守"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温柔敦厚、平淡中和的诗教和美刺传统。其二,知人论世、考镜源流、文品如人品的评价方式。其三,注重形象性,反对征实,反对臆测,主张顾及全篇。其四,主理尚用,有补于世,服务于现实政治。其五,史家视角,文史兼备,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9.
郝良真  侯廷生 《河北学刊》2003,23(1):201-203
本文通过对诸多史料的辨析认为,战国后期,冯亭献上党与赵国是其暗降秦国的诈降,冯亭的华阳君封号非赵国所封,冯亭后人在长平战后留潞和迁赵反映了冯氏家族在献上党问题上的分裂。  相似文献   
50.
刘仲华 《唐都学刊》2006,22(6):110-115
雷学淇作为清代嘉道时期的学者,由于其宦迹不显,著述流传不广,学术成就一直淹没不闻。但他在清代学术研究史上第一次辑录、校订古本《竹书纪年》,并极力为其正名,肯定其史料价值足以弥补《史记》等书关于三代古史记载的缺陷。雷学淇治学态度严谨,且颇具怀疑精神,是清代嘉道时期一位值得重视、其学术研究成果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重要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