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2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55篇
民族学   14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9篇
丛书文集   345篇
理论方法论   106篇
综合类   1268篇
社会学   245篇
统计学   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811.
执政成本八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建林 《社会科学》2006,(4):124-131
执政党的执政活动必须支出成本。研究执政成本的内涵、功能、原则、效率及与相关的执政政策、执政活动关系,有利于提高执政效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12.
近代外国文学译介中的民族情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延礼 《文史哲》2002,1(2):98-102
中国翻译活动起源很早,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应当溯源于东汉开始的佛经翻译,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翻译则始于近代。在近代文学翻译活动中,民族情结是突出的一点,内容上的关注民族精神、形式上的本土化选择是其主要两个侧面。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不仅制约着翻译主体的文本选择,而且它也强化了翻译文本中主体文化的渗透力度。这是20世纪第一个20年外国文学译介中凸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13.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精神的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显著标志,也是当今世界开放的基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普遍伦理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冲突、意识形态的斗争日益复杂化以及民族意识的弱化给我们民族精神的弘扬提出了严峻挑战。民族精神作为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在全球化背景下并不会消解,而亟待加强和重塑。其重点在于培养科学理性、增强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确立正确的主导价值观和共同理想以及保持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814.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毛泽东强调"教育青年是个大问题"。毛泽东基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战略谋划,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对青年教育的目的予以全面、系统、战略性地设定。毛泽东青年教育的目的内涵包括:追求青年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激发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培养青年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相似文献   
815.
由于研究旨趣的不同,学界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理论研究可以大体归为四个研究视角:一是乡土社会与国家建构的视角;二是政治控制与社会动员的视角;三是基层民主与农民维权的视角;四是基层政府与村庄精英的视角。四个视角涵盖了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的基本范畴和领域,对于我们认识国家与农民互动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但需要看到,现有研究对于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解释模式较为单一,这对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816.
本文对6所西部地区民族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现状进行网站调查与统计分析,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变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引入新技术,优化DRS技术环境;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突出民族文献资源优势;加强DRS宣传,扩大DRS认知度;提高学科馆员专业素养,提升学科服务水平等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817.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初步建立了全国性政权.但内忧外患的形势未根本改变,农村衰败、工业萧条、外债高筑、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共产党武装割据政权呈星星燎原之势,初掌政权的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执政危机.此时国民政府以复兴农村为突破口,设立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宣传农村建设,不仅因为农村危机,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818.
1947年9月14日、19日、30日,国民政府外交部连续3次举行由国内高层人士组成的对日和约审议委员会谈话会,磋商中国参与对日和约谈判的方针,内容涉及日本天皇制的存废及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战后日本领土问题、美国扶日政策、和约起草顺序以及管制日本诸问题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形成了国民政府外交部应对各种问题的初步方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这些方案后来大部分没有得到实施。日本利用美国有求于日本协助朝鲜战争的有利战略态势,依靠美国的帮助,修正、模糊,甚至改变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关于限制日本领土的重要规定,导致日后中日、韩日、俄日间诸多领土争议,美国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19.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开启首都建设,但南京市财政困境无法提供充足经费。在国民政府和南京市府的双向合作中,首都建设经费借助“外力”:索取中央与江苏省资助,要求地方分担经费;发挥“内功”:整顿市产与车捐,发行建设公债。在内外合力之下,“国政”与“市政”相融合,“党国”权力渗透进首都建设,经费筹集取得一定效果。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初期的经费筹措充分反映了新生政权的自我权威构建。  相似文献   
820.
西南联大学生智性生活的丰盈从根本上来说源于学生炽热的救亡热情对求知热望的驱动,再加上联大教师所构建的探究性教学的理性触发与联大教师在同事的课堂上听课时所展现出来的求知热诚的感染,师生之间亲密关系的支撑,使得联大学生的智性生活在课堂上的精神畅享、自主的阅读空间中的沉迷、与教师进行的智性游谈、和同学展开的激烈论辩中,展现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风姿。学生如此丰盈的智性生活,不但在悄然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智性趣味”,还养成了其难能可贵的爱智品格。联大学生在学生时代便具有的这些生命品性,成为其走上不倦的探索之路,不断开辟新的学术疆域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