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12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21.
刘志红  王胜 《社会工作》2009,(16):23-25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在新农村建设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探索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的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改革途径,以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师转型。  相似文献   
222.
王丽雅 《社会工作》2009,(10):58-60
传统文化是民族传承的基因,礼仪是古老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本文主要对中国传统礼仪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辩证关系进行研究,中国传统礼仪蕴含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渊源,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传统礼仪的继承与创新,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辩证统一,还论述了中国传统礼仪在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意义,最后阐述了在传承中国传统礼仪中考量荣辱评价标准问题及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2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样的宏伟工程不能没有纵向的历史文化的承接,不能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就使得我们不能不把眼光投向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精深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24.
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大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有挫折,有教训,更有许多伟大的创新。我们今天反思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5.
全球化视域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新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全球化不意味着全球西化.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26.
费拥军 《学术探索》2012,(12):167-169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由是摆脱了异化有条件的并且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占有人全面的本质。这一思想是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任务,但是我国的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仍然存在教学枯燥、大学生价值观冲突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等很多问题,笔者提出德育育人,教学改革、实践育人和环境育人理念育人四条合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227.
赖涪林 《科学发展》2012,(10):30-41
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和食品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程度不高,因此难以全面照搬经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供应链管理模式。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集成管理思想,在强调计划与合作,注重协调,强调通过社会责任(CSR)推进整体福利等方面与社会主义管理思想有相通之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涵盖了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应该在强化行政管理的同时,通过改革创新,让"菜篮子工程"演变成为符合供应链管理要求的网络系统;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企业,更好地发挥它们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有作用;依靠社会主义经济因素,强化整个食品产业供应链的利益平衡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28.
当前,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存在理性认知欠缺、情感认同缺位和知行脱节等现象,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依托,加强理论灌输和引导,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文化熏陶和滋润,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以日常修养和社会实践为平台,反复沉淀与固化,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实现知行统一,以期构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29.
高校承载着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学生中深入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是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主要抓手。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应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构建六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和多维立体的育人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养贯穿于办学理念中,融入教育教学、学风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管理服务各方面,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通过理论教化、活动强化、实践深化、榜样感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坚定不移的价值取向和自觉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30.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不仅是价值生成的源泉,也是价值现生成的源泉.实践是价值生成的源泉主要体现在实践的对象性意义与本体论意义上.实践是价值现生成的源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产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最终依据;交往实践是价值现生成的显著力量;文化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直接源泉.从实践与价值、价值现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可以得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内在根据,同时也在三个方面体现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源泉,即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交往实践、文化实践分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根本源泉、基本源泉和直接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