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00篇
民族学   8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28篇
丛书文集   522篇
理论方法论   199篇
综合类   1884篇
社会学   361篇
统计学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41.
Although there are well-known theories of adolescent development in the West, there is a notable lack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support for understanding the outcome of Chinese adolescen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ultural themes that account for Chinese–Canadian parents’ and adolescent’s construction of adolescent development outcome. A qualitative study approach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s and views of 19 adolescents and 10 of their parents. Four major themes identified reflect deep-rooted cultural effects. These themes include: be a good person (self-cultivation), be a good child (filial piety), be a self-reliance person to honor family (Chinese familism), and be a mature person (the quest for harmony and other-related attributes). A concept of “self in relational networks” is therefore proposed for understanding the unique outcome of Chinese adolescent development in the Chinese–Canadian context. “Self in relational network,” in this context, ref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web of good fitting, harmonious, appropriately positioned, and socially acceptab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adult world. The view reflects the indigenous concept of “guanxi” in Chinese culture.  相似文献   
942.
The topic of global social work has become a controversial one in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s the March 2004 edition acknowledges in an editorial statement. This statement was prompted by a pungent critique from Stephen Webb, in an earlier edition of the journal. Webb (2003), p. 191) dismissed the topic as being of marginal interest: ‘?… social work has at best a minimal role to play with any global social order, should such an order exist’, adding that ‘a global or transnational social work is little more than a vanity’. Lest the reader should still harbour doubts, Webb (2003), p. 196) added with powerful political import: ‘these writers on globalisation and social work posit what is tantamount to ethical welfare imperialism’. Strong words! We beg to differ and offer an alternative vi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isation and social work that connects it to the vital democratic force of civil society.  相似文献   
943.
本文就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强调了“以人为本”,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兼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两种优势的合力;科学发展观突出了邓小平“发展思想”,紧紧把握住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内在统一,在人与物、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对认识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理论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44.
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西部地区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中提出的新的产业政策.但是,由于我国旅游立法的严重滞后性,使西部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加快旅游立法对于建立与发展西部旅游产业,规范与培育西部旅游市场,开发与保护西部旅游资源,保护游客权益及建立与完善我国旅游法律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大旅游立法的力度,加快旅游立法的进程是克服我国旅游立法滞后性缺陷的重要手段,也是"依法治旅"的法制前提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45.
从当代日本媒体社会看耻辱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耻辱感”是日本人日常行为的驱动力的基本因素之一。而当今日本社会高度发达的经济和媒体,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耻辱感”文化。日本民众的耻辱感深层心理促进了日本社区集体意识的形成,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46.
西部大开发中的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证了西部大开发中的组织体制创新、所有制结构调整、人才教育科技体制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创新 ,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7.
西部大开发既是我国欠发达地区通过实施赶超战略缩小与东中部地区之间增长差距的重大举措 ,同时 ,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推行的一项公共政策又带有制度变迁特征。这种在信息传递、资源分配、动员方式以及选择领域带有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方式 ,具有组织实施成本相对较低、长期收益显著的特点 ,强制性制度变迁应作为西部大开发制度变迁的基本途径。它既能解决西部大开发的近期收益低下与长期收益丰富的矛盾 ,又可以处理好资源行政配置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此外 ,市场经济条件下 ,也还要注意培育诱致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948.
人不是与生俱来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体,更不是与生俱来就是自发社会关系的主体(或主人)。人的主体地位及与主体相应的客体及其地位的确立,都是在人认识自然和社会、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上的主体与客体的确立,是人类历史步入现代社会的标志。但是,这种主客体的确立及其相互关系的形成,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能否保持住人的主体地位,是人类当今乃至未来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949.
山水诗并非孕育于玄言诗,它是游览审美的产物,它萌芽于曹魏时代,在晋代逐渐发展、成熟,老庄思想促使人们走向自然,玄学使山水诗具有清越之气。刘宋以后,山水诗沿着两条道路发展:山水与情感相结合;佛教徒们的禅林诗使山水诗获得长足的发展,禅林诗具有种种意境,山水诗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950.
1 .Introduction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globalizationare“transformingAmericaandmuchoftheworldatapacethatisscarcelyimaginable”(Mandel,1998,p .1) .Indeed ,inlinewithDrucker’s (196 9)pre diction ,manyrefertoourcurrentperiodastheKnowledgeAgewheretheeconomyis“nolong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