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211.
结合具体的例子,主要介绍了运用Mathematica7求解时滞微分方程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软件探讨时滞方程数值解对初始函数的敏感性与由于时滞的增加引起解的变化.  相似文献   
212.
Since World War II, government-sponsored international propaganda and public diplomacy have become more visible and sophisticated i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China is no exception. It is not immune to the compulsion and communication imperative to reach and woo the public,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for its vested interests. From propaganda to public diplomacy, the practices and activities have taken different forms and scopes, mainly including government-owned media outlets aimed at foreign audiences, state-subsidized media organizations as quasi-governmental instruments, overseas advertis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campaigns designed to sway public opinion to win general support for the nation involved or to repai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amaged by terrorist attacks and other man-made crises, and recruiting and bribing journalists as clandestine operatives. Whether such practices have been effective in changing hearts and minds among international audiences, however, is open to debate and remain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Withi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of knowledg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look at how China comes to be viewed as an object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over the past decades that cast the country through the prism of either propaganda or public diplomacy.  相似文献   
213.
Market reforms and newfound prosperity in Vietnam have been accompanied by ritual revival and an attention to the moral dimensions of political-economic transition. As revolutionary fervour fades, villagers struggle to reconcile long-standing beliefs about cong (merit), with both wartime losses and post-war opportunities. In one Red River Delta community, villagers have reinvented the pre-war institution of chu te (master of the high sacrifices), to serve as moral exemplar for the village. In this paper, the life story of the newly appointed chu te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the examination of a larger process of moral transformation in Vietnam.  相似文献   
214.
当代儒学复兴要在三个方面展开自己的新论述,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力,儒家应当基于传统的王道天下观发展出新的促进世界和平的国际政治理想;对于整饧人心而言,儒家应当基于传统的仁学思想发展出新仁学思想理论,从而建立一个可与基督教理论相抗衡的精神与道德信仰系统。针对个人在现代工商业社会的生活状态而言,应当发展出一套能为个人修身提供有效方法的道德实践哲学,从而发展儒家式的为己之学。  相似文献   
215.
以德治国与学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民 《学术交流》2002,1(2):141-144
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又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16.
本文论述了以木炭和尿素作为固体软氮化渗剂,以Ⅰ_2作为催渗剂进行快速固体软氮化方法的研究。试验证明,在软氮化温度一定时,在相同的时间内,加催渗剂时,渗层深度比不加催渗剂时有大幅度增加,且硬度有较大提高,硬度梯度较为平缓。若两者得到同样层深,前者所需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217.
宋元明道德哲学具有逻辑的有序性、价值的合理性、话题的显明性、思维的互渗性、启蒙的批判性五个基本特征。以天理为核心,以"去人欲,存天理"为纲领,以超凡入圣为理想目标的伦理思想体系,构成了宋明道德哲学的逻辑有序性;宋明理学追求道与德的融合,强调个人对以天理为代表的道德精神、原则的体认,凸显了伦理精神和道德价值的合理性;宋元明清各家各派,都是围绕天理(理)这个核心话题而展开哲学形上学的不同理路的论证,而有理气心性之辨,彰显了话题的显明性;宋明哲学家以求真的精神、恢宏的气度、开放的胸怀,接纳儒、释、道三教,各家各派之间以海纳百川的心态,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地钻研学术,这些都体现了宋明道德哲学思维的互渗性;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的转变,而出现了所谓"异端"的、"离道"的社会思想,反映了新的经济势力、市民阶层的需求,可谓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218.
文化软实力是给国家发展注入灵魂与内涵的重要条件,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维护祖国统一以及民族团结至关重要的精神纽带,也是国家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其路径是:提升文化认同感;完善文化交流机制;建设“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平台;构建“一带一路”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19.
关于文化软实力量化指标评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杨新洪 《统计研究》2008,25(9):44-48
相对文化软实力研究而言,文化软实力的数量评价为难中之难,而对其数量表现上的硬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严谨而又复杂的科学事项。但是,也只有软“功”硬“做”,才能创新性地对文化软实力硬指标体系的构建作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使之更好地评价文化软实力以及推进其更深化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在构建文化软实力的硬指标体系及其统计评价模型上作个从理念至实证的探微,力求促进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观念的演进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互动,从中窥见文化软实力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以期对调动文化执政方略的禀赋与提高施策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20.
在传播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的外交活动逐渐从抑制性的制度机构向灵活性的网络外交进行转变;这种转变的特征和原因显示软权力成了美国对外外交活动的核心力量。该梳理与分析为民族国家的外交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