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民族学   47篇
丛书文集   485篇
理论方法论   81篇
综合类   1908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近代以来,由日本学者构筑的唐宋变革论体系,伴随时代的发展与新的知识资源的扩充,呈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本文旨在揭示这一演化的历史过程,尝试着分析这一过程变动发展的原因,并由此作出区别于以往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马卫东 《殷都学刊》2008,29(4):39-43
春秋时期,郑、宋、卫三国基本上是因循旧制,任用公族执政。但由于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不同,三国的世族政治亦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郑国世族形成较晚,“七穆”兴起后,郑国形成了卿大夫执政制,诸卿互相制衡、联合执政,使郑国国内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宋国政治的特点是君权较强,政权下移较缓,君权在与卿权的斗争中稍占上风。直至春秋末期,宋国政权才完全落入“戴氏”的手中。卫国在春秋早期社会矛盾的焦点是公室内部争夺君位的斗争。春秋中叶,卫国的世族势力壮大,公室与卿大夫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春秋晚期,卫国君位争夺与君卿斗争互相交织,内乱频仍。南氏乘机崛起,并在战国时夺取了政权。尽管春秋时期郑、宋、卫的政治各具特色,但其总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即经过公室与世族、世族之间的激烈斗争,列国最终均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3.
卢甘国考     
本文就宋代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卢甘国"这一名词进行考证,辨清了以往学界的误认,得出了卢甘国就是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源头的古羌族部落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李利民 《唐都学刊》2010,26(3):27-29
李白的卒年,依据李阳冰、范传正所记的李白生年和李华所记的李白享年即可确定为大历元年。从曾巩到王琦,对此提出了异议。但他们所提出的依据没有一条是信实可靠的,包括他们认作铁证的《为宋中丞自荐表》,编在至德二载也是不可靠的。要正确地确定李白的卒年,还是要回到李阳冰、范传正和李华那里去。  相似文献   
5.
常春 《唐都学刊》2010,26(3):30-33
唐代、宋代的书法观念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书法观念的典型代表,二者之间又有颇为明显的异同之处。正如常人所说的"唐书法"就是说唐代书法对于字体规范、风格法度有着严密的内在要求,其实由于科举进仕的需要以及宋人文化素养的普通提升,宋代文人对"法"也有着自觉地遵循。同时,在宋代还大量出现了"游与艺"、"以书为乐"等更为轻松的书法观念。  相似文献   
6.
书序具有重要的传播作用,以北宋诗文集序为对象考察,书序作者在选择推动传播的因素时,对作品艺术性、知识性等文本因素的关注不如对作家身份、生平轶事等非文本因素普遍。其中原因,从书序作者的操作层面来看,是因为在书序中进行文艺批评是很难把握的;从面对读者的传播效果层面来分析,是因为非文本因素较之文本相关的评论因素可以产生显著的传播效果。于是,非文本因素在文学传播中变成了一位无形的操纵者,虽然它不是长远的传播之道,但却常常起着奇妙的传播作用,从而给书序这一文体增加活力。  相似文献   
7.
王旭川 《齐鲁学刊》2001,(5):118-122
宋元刊平话中广泛存在着阴文这一特殊现象,而在明代刊印的章回与话本小说中阴文已消失。宋元刊平话中的阴文主要起醒目的提示作用,但是这种提示是针对说话人的,而非如明以后章回小说的回目等是面对读者的,因此可以从阴文在平话中的存在得出宋元刊平话是未经文人整理的说话底本的结论。阴文作为我国长篇小说发展历史中早期的一个现象,可以作为元刊小说的重要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中国古代救荒制度逐渐完善的时期,政府及百姓都认识到蝗灾给国计民生带来的巨大危害,对捕蝗予以高度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蝗虫的生长周期、生活习性等,采取火烧、扑打、改变种植作物的种类等方法,进行灭蝗活动.制定律法,保障捕蝗的顺利进行.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宋代并依然试图通过祭祀、避正殿、减常膳、求直言等方法,达到消弭蝗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有宋一朝,共行明堂大礼48次(北宋17次,南宋31次),嘉祐七年(1042年)三岁一亲郊制度形成完善、固定的制度后,共举行明堂大礼47次(北宋16次,南宋31次),与南郊大礼一起共同组成宋代祭天大礼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陈旭东 《学术探索》2003,(11):64-66
在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有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这就是制糖业的发展。其发展主要表现在:甘蔗种植地域的扩大,甘蔗品种的增多,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关系的改善,商品流通的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