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52篇
  免费   876篇
  国内免费   275篇
管理学   48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7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80篇
丛书文集   2586篇
理论方法论   1473篇
综合类   13501篇
社会学   2146篇
统计学   15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411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422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1101篇
  2013年   1642篇
  2012年   1306篇
  2011年   1524篇
  2010年   1295篇
  2009年   1124篇
  2008年   1274篇
  2007年   1411篇
  2006年   1383篇
  2005年   1292篇
  2004年   1238篇
  2003年   1138篇
  2002年   973篇
  2001年   781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论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两者应并重进行。阐述了西部大开发及其与西部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西部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指出了西部大开发对西部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提出了西部开发过程中西部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2.
"信访权"之宪法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宪法并无信访权的规定,但一般认为,信访制度的宪法依据是宪法第41条,是公民宪法赋予的建议权、申诉权的具体体现。然而从实践和宪法权利理论出发,有必要对信访权加以分解,分为政治性权利和非政治性权利,从代议机构监督和制衡行政权的高度加强信访制度建设,推进我国宪政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73.
中德成人教育的若干比较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国55年来,中国成人教育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与继续教育十分成熟发达的联邦德国相比,我国成人教育与其有若干基本共同点,但在管理模式、教学组织与内容、从业人员结构及教育经费筹措等方面存在重要差别.加快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必须调整现有成人教育结构,改革现行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广泛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成人教育研究的咨询与信息统计交流.  相似文献   
74.
中美国家应急管理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学术界在国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方面缺乏全面比较分析的问题,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中美两国国家应急管理机制在组织机构、行动程序与法律保障三个方面的差异。通过研究提出,中国国家应急管理机制应在“设立应急管理协调机构”、“提高应急管理行动的计划性”、“制定应急管理纲领性法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近代墨学复兴经历了三个阶段,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视域中,其彰显出的文化主体性问题,作为深层的民族“精神道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法性”的终极体现。  相似文献   
76.
被遮蔽的"文革"叙事--从《玫瑰门》评论小史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门>是铁凝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重要作品,但从<玫瑰门>的评论小史可以看到,80年代后半期以来,评论界对"文革"主题的忽略与遮蔽是普遍的.其中对抽象人性的偏爱,导致评论界对铁凝等一些小说家揭开"文革"政治对人性阴暗面的催生和放大,与人性固有之丑陋的合谋真相这一努力,大多视而不见.这一情形与8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当代文学观密不可分,也与"瞻前"而非"顾后"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77.
略论中国古代冠礼的教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20岁男子加冠以示成年的礼仪,在魏晋以前备受重视,被称为"礼之始",有相当繁琐的礼仪.冠礼的功能众多,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文章重点论述了冠礼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主客体及方法,并对冠礼的教育功能做了客观评价,认为它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礼仪水平,增强团体成员的社会、家庭责任感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种种偏离。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要进一步向前发展,就必须把“回到马克思”和“回到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确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79.
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中国电视剧经历了一个由诞生到发展、繁荣的艰难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20多年可分为初创期、停滞期、复苏期和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可分为成熟期和繁荣期。从中可以见出其受社会外部影响和内部规律制约的情形,有助于推动中国电视剧艺术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80.
This paper is inspired by three issues, namely ongoing research on South Africans of Indian origin, the anecdotal evidence that accumulates through ongoing discussions on a casual level with such people and the increasing interest among researchers about how globalization and transnational movements are impacting upon identity formation among minorities who are seeking employment or a new life in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of the ‘big fiv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i.e. the USA, Canada,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the UK. It is in countries such as these that a third identity emerges and develops to instill a sense of triple identity. The information here suggests that, when people of Indian origin migrate to one of these countries, they continue to cling to South Africa because it is their country of birth, as well as to India, more for sentimental rather than practical reasons. The topic of this paper reflects a contemporary phenomenon not just among the Indians in South Africa, but also among other diasporas such as Chinese in Latin America, whose new and final emigration destination always seems to be the US. In addition, people of Chinese origin in the countries of Indochina, such as Vietnam, Laos and Cambodia, experienced similar patterns of becoming diasporas in Europe, North America and Oceania in the 1970s. However, migration implores them to renegotiate their identities in order to adapt and sett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newly adopted host territories. This gives rise to an identity that straddles three countries, which induces the need to examine new ways of identity building in a global transnational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