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94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511篇
理论方法论   129篇
综合类   2811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1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1)是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后,在关键时刻,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升华;(2)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4)将会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得到新拓展.  相似文献   
102.
加强高校机关效能建设是当前高校求得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详细阐述了高校机关效能建设的基本内涵,对高校机关效能建设的必要性、有关原则进行了分析,从机关职能部门的调整、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信息化和办公现代化建设四方面对当前高校机关效能建设中应注意抓好的有关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3.
赵梦晗  杨凡 《人口学刊》2020,42(2):41-53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老年的定义和标准,但很少有研究直观地描述和分析老年人对自身进入老年的年龄标准的看法以及其主观年龄的差异。本研究使用2014年至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三期数据,比较分析不同队列在不同实际年龄(日历年龄)下认定的自身进入老年的年龄标准的变化以及不同实际年龄老年人的主观年龄的差异。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受访者自我认定的老年的年龄标准平均为70岁,远高于社会上通常认定的60岁或65岁的标准;主观年龄和主观外表年龄平均在68岁左右,低于受访者的平均实际年龄(71岁),超过六成的受访者的主观年龄与主观外表年龄比实际年龄“更年轻”。进一步的统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越好、与子女同住、有广泛的朋友支持网络以及更愿意参与村居委会投票的老年人所认定的自己进入老年的年龄标准也更高。更多的社区娱乐场所或设施和室外活动场地也能显著地提高受访者认定的进入老年的年龄标准。更高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更好的健康状况是促使老年人的主观年龄和主观外表年龄小于实际年龄的重要因素。本文直观地描述了不同实际年龄的老年人所认定的自身进入老年的年龄标准以及其主观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异,为与年龄相关的老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实施多年,其公正性屡遭质疑,根本原因在于对该政策的根据缺乏深入而系统的认识。事实上,理性约定和平等原则构成其法律基础,循环累积因果论和帕累托最优为其提供经济学上的理论依据,唯有从这两方面厘清该政策的正当性根据,方可消除种种分歧以及在执行和实施过程中的异化和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05.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史斌 《南方人口》2010,25(1):47-56
本文运用2008年宁波城市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对新生代主体视角下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现状及影响凶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发现: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视角的社会距离建立在融入意愿和排斥预期两个层面基础上;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在增大。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关系网络、居住空间和社会文化会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丁的社会距离。要促进新生代农民丁的城市融人,缩短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民、政府和社会等多方行动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6.
"90后"大学生群体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强烈的爱国热情、明确的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总体上积极健康,人生目标明确。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这一群体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紧张、压抑、焦虑的情绪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妥善引导和疏通,情况堪忧。高校思政理论课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思政课应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提高其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7.
"90后"大学生群体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强烈的爱国热情、明确的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总体上积极健康,人生目标明确。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这一群体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紧张、压抑、焦虑的情绪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妥善引导和疏通,情况堪忧。高校思政理论课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思政课应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提高其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8.
《学记》里蕴含着丰富的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王会 《职业时空》2012,(4):108-109
主要对机械专业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通过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0.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of identity in the children of immigrants has become important with the growing rates of global migration. A new theoretical construct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subjective representation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his or her multiple group identities and how their subjective identity could be explain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ir Iranian background and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host society, Australia, on the second generation’s understanding of their national and ethnic identity.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is based on a quantitative method.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were second-generation Iranians aged 18–40, living in Australia. Data were collected on how these second-generation Iranians identified themselves with Iranian society and/or with the wider society, and how their chosen identity was influenced by their background, their national beliefs, their perspectives towards the host country and the host country’s perspective towards specific ethnic groups.

Overall, 137 peopl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results show patterns of biculturalism; the majority claimed hyphenated identity wherein the second identity was shown to be the weaker identity. The main contextu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identity formation were birth place, acculturation and attitudes towards the h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