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问题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相结合,女性主义译者从独特的视角体验并指导着翻译实践,彰显出西方女性主义激进的译者主体性。与西方激进的女性主义翻译相比,中国尚缺乏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本土运用,国内某些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女译者在翻译中虽能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但均采用了具有中式色彩的、比较温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2.
Hailed as the originator of the digital camera 'homecam' phenomenon, Jennifer Ringley has garnered national media attention for her website, JenniCAM (Ringley 1998c), which offers viewers a constant window into the bedroom of a young woman through internet technology. Using the JenniCAM website as my primary text, I examine how Jenni integrates flesh and machine in the formation and display of a cyborg subjectivity, a hybridized identity (re)presented through the new technology of the digital camera. Towards that end I use feminist film theory to demonstrate how the construction and display of the female body-via the medium of digital camera-transforms our readings of gendered bodies as site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pleasure. I assert that JenniCAM, a cyborg subject create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lectronic image and the internet, exposes more than just flesh. JenniCAM reveals cultural tensions surrounding epistemological conceptions of vision, gender, and identity and raises questions for future conversations regard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the repres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gendered subjects.  相似文献   
93.
本文旨在从主体性的视角考察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困境和出路。为此,笔者从底层建筑类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农民工、留守家人和政策管理者三类群体的访谈,不仅指出了建筑类农民工医疗保障存在的三大问题,还从政策设计和执行的角度分析了上述问题发生的制度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政策建议。要想解决建筑类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必须完善医疗保障政策,既要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又要强化政策落实。  相似文献   
94.
In this era of reflexive sociology it is commonplace that subjectivity is of great sociological concern, and that the comprehension by social researchers of their own subject position is essential. Still, old habits die hard. Focusing on selected texts in the sociology of the Australian family, this paper traces the effects of failing to focus the sociological gaze on subjectivity and its variation across society. Highlighted are some patterns of analytic misconstruction of subjectivity, especially the substitution of measurement for a theory of practice, and the projection by sociologists of their own class-specific subjectivity onto society at large. Ultimately, this misconstruction turns works like thos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to a powerful denial of alternative subjectivities, and a reinforcement of the socially dominant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95.
主体教育是跨世纪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模式;主体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文从主体教育的本质、基本着眼点、教学过程和特点四方面阐明主体教育和心理学的紧密联系,心理学是主体教育的基础和依据,强调主体教育要进行主体性心理结构的建构,要以"教书育人,育人育心"为本,在教学上要体现主体转换的心理基本模式,要解放个性,以塑造个体人格为核心,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体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作为确立女性文学内涵的女性主体性,应是专指隐合作者的女性主体性,而非作品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性或叙述者的主体性;而且,此种主体性别除了霸权,因而实际上是一种主体间性。女性文学应该在女性隐含作者与作品中男性人物、女性人物之间建立主体间的对话关系。在目的论层面上,女性文学应该能够守护男女两性的本真存在、追问可能生活的维度,因而能够超越现代性反思语境中的怨恨情结。  相似文献   
97.
郑杭生  杨敏 《河北学刊》2006,26(3):73-82
我们处在社会学创始以来又一个极为复杂的时期,现代性穿越了以往的束缚,追求更加自由、轻快和流畅的节奏,生活发生了持续的巨变。短暂的需要取代了对永恒的向往,流动变化比稳定持久更具有常态性,社会和集体的事业离开了传统航道,个人境遇也更为不确定和难以预见。这些再次提示我们:传统理论的基础并非想象中那样牢不可破,反观传统、审查经典、重建理论视野和思维轨道永远是必要的。这种“反向而行”的过程能够显露传统理论对人本身价值目标的忽略和背离。在当代, 人的主体性发展穿越了“个体化”、“个性化”阶段,迈进了“个人化”里程,这是当代个人对这个变迁时代的实践回应,也是现时代个人与以往时代个人的标志性区别。这种状况显示了,人是新型现代性和社会工程的主体,并通过这一过程施展才能、发挥创造性、型塑历史,实现自己的期待、享受自己的生活。这是蕴涵于我们时代自身的以人为本的源泉,也是人本型、创新型和未来型社会化理论的现实支撑。于是,如何型塑具有时代精神的精英和社会财富的继承者,托起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希望,也就再次成为理论社会学与时代和实践的一个交汇点。  相似文献   
98.
杨新磊 《学术探索》2003,(11):71-73
动画之"动",首先在于画面连动,但这与影视画面的运动性本质不同,根源在于动画画面的反摄影性。基于此,中西动画虽皆通过动作主诉来进行叙事甚至结构,但是由于哲学基础和审美思维的不同,二者最终企及的生命之"动"也各有千秋。本文着力廓清此三层境界上"动"之美学蕴涵,系对动画理论的开拓性灼见。  相似文献   
99.
康德主体性道德哲学及其教育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全新 《文史哲》2003,(6):109-114
18世纪的康德哲学在道德哲学中实现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革命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树立了主体性在道德生活中的地位。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从作为人本性的理性和自由出发去寻求一种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道德法则。康德强调,人的理性是道德原则的基础,人是道德活动的目的,人的意志自由应体现为对客观的道德法则的遵循,对绝对命令的服从。康德的主体性道德哲学在教育学方面仍给我们以富有意义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