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549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太阳神鸟”金徽可以看成古蜀文化的载体。徽记上绕日飞行的鸟类,是鹭类的鸀(王鳥)(烛玉),一种群集性的水禽。由于鹭与鼓自古就联系紧密,西南民族习用的铜鼓,常有鹭纹存在。金徽与铜鼓之间以鹭为桥梁,金徽图案便移用到铜鼓上,使铜鼓图纹与金徽有惊人相似性。如此,便可将铜鼓用作解读金徽内涵的敲门砖。于是看出,金徽说明了负阴抱阳的圜道;动水对炎火的制约;从而引申出预防灾患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2.
《林则徐年谱新编》是一部非常富有学术与文献价值的著作,颇得学术界的好评。但细读全书,仍发现些许问题与史实不符,如魏源是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林昌彝为林则徐的同乡后辈,以及孙毓是林则徐的同年友等,均不能成立。考察相关史料,魏源是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林昌彝为林则徐的族弟,孙毓与林则徐根本不是同年友。这些问题尽管是白璧微瑕,但也有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3.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4.
面对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危亡,梁启超、孙中山和李大钊各自提出了救亡之策。梁启超排斥无产阶级革命,孙中山溶化无产阶级革命,二者都把无产阶级革命当作民族独立之后的国内事务来处理,但只有把民族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融为一体的李大钊的救亡之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5.
杨戬是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这个人物与孙悟空形象有诸多相似之处,应是借鉴了孙悟空形象的某些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杨戬是在众多二郎神传说基础上塑造出来的一个形象,而二郎神与取经故事里的那只猴子在早期演化过程中就已颇有渊源关系,所以杨戬与孙悟空的相似,也可以说是这个演化过程的自然结果。总之,杨戬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封神演义》作者处理各种先行素材的高超艺术手腕。  相似文献   
146.
孙中山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李恭忠《孙中山:英雄形象的百年流变》一文,梳理了孙中山领袖形象的形成过程,阐释了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的内涵及其在近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特定意义。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沈世培等《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一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解读,认为辛亥革命对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会党是晚清时期的重要社会力量。梁家贵《会党与辛亥革命》一文,阐述了会党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原因和意义,分析了双方最终分道扬镳的缘由。辛亥革命促使中国慈善思想发生嬗变,传统慈善事业开始了新陈代谢过程。蔡勤禹《清末民初慈善思想的嬗变》一文,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慈善思想的发展和转变,认为这种转变是中国从传统慈善事业走向以制度化和法制化为前提的社会保障事业的过渡,在中国慈善事业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7.
植树节与孙中山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国民党将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定为植树节,这是植树与纪念孙中山、宣传国民党意识形态相结合的产物,是仪式与实践共同构成的象征符号。设立植树节的目的就是通过植树仪式与植树实践,将孙中山精神与树木的生命特性相结合,并赋予植树活动继承、弘扬总理遗教的政治象征意义,让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对孙中山的集体记忆,接受国民党意识形态教化。国民党利用纪念日来塑造孙中山形象,使孙中山形象传入民间,体现出政治统治技术上娴熟、隐蔽的特征。植树节在推广孙中山崇拜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使植树造林成为全国性运动,而孙中山符号也在植树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48.
太阳的记忆--关于太阳三月十九日诞辰话语的知识考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三月十九日,明思宗自缢身亡。东南沿海士民为了纪念他而创造了太阳三月十九日诞辰话语。明清易代后,三月十九日的象征意义由为君父报仇移转为“反清复明”。但是,当记忆的主体把对崇祯帝的纪念嫁接在太阳三月十九日诞辰话语之上后,三月十九日便开始了其历史记忆/忘却的旅程。从知识考古学的角度来看,三月十九日话语在丧失其公共性之后,仍然以个体记忆的方式存续于民间,及至20世纪初,由于反清排满的革命者把三月十九日置于民族一国家语境里加以叙述,使三月十九日获致了近代性意义,而民国后大量出现的三月十九日历史记忆/忘却的再生产则透显出政治意识形态对立的背影。  相似文献   
149.
陆逊与孙权之关系及其政治悲剧之原因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陆逊,人们多视之为孙吴之"英将",而很少探究其一生荣辱之深层政治内涵。陆逊出仕孙吴政权,不仅标志着其家族与孙氏政权关系的改善,而且推动了孙吴政权的江东化。作为江东儒学大族主要之政治代表,陆逊主张施行儒家德政,要求孙权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其法术专制,致使双方的政治分歧不断加深,斗争日益激烈,陆逊最终为孙权逼死。陆逊冤死,是孙权政治上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50.
胡天赋 《南都学坛》2002,22(6):85-87
勃莱特·阿什利是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 70多年来 ,人们对她的评价不断变化。我国文学界由于受贝克、威尔逊等“魔女”、“坏女人”说的影响 ,也将她评价为“不正经的或有害的女人”、“独立破坏型的女人”、“魔女” ,还有的把她评价为“软化男人”的女人。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批评的开展 ,国外对勃莱特有了新的评价 ,这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注意 ,其实 ,从勃莱特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看 ,她是一战后美国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巴黎影响的产物 ,是一个追求幸福而不能的迷惘者 ,是一个多种因素杂糅的复杂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